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河西线

【重走西北角】董永虎:传承凉州贤孝里的文化符号

2024-08-06 10: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人心各有私念,天道亦有曲折。白昼作恶人不容,夜晚为恶天不许,害人害己终自毁……”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年近六旬的董永虎端坐于“孝悌传家”的门楣下,拨动三弦,深情演绎着凉州孝贤说唱《花灯记》中的片段。

  “这段唱词,是劝诫世人向善的,是凉州贤孝文化的代表。”唱罢,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董永虎表示,他与这门艺术相伴已逾半生。

董永虎展示三弦 吴昊洋 摄

  “我现在所记的唱词,大多源自童年时期的‘灌耳音’。”董永虎回忆,儿时,艺人在各队里走乡串户演贤孝,他就特别喜欢听。“父亲有时候也弹唱贤孝,他弹奏的个别音符不准,我一听就能分辨出来。”谈到自己幼时的“特异功能”,董永虎一脸得意。

  几年以后,董永虎的哥哥成为了一名教师,为家里购置了台式录音机,还买了许多贤孝艺人演奏的磁带。录音机播放着贤孝,家人在院子里干活,小孩们在一起玩耍……随着学识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董永虎逐渐领悟到贤孝的精髓:“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好啊!字字句句讲的都是劝人干好事。”自此,他对贤孝的热爱愈发强烈。

  怀揣热爱,天赋终究不会被掩盖。民间贤孝老艺人王月先生发现了“天赋异禀”的董永虎,纳他为徒。历时一个冬天,董永虎在师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三弦表演。“师父把一生所学,尽数教给了我。”出师之后,师徒二人登台表演,有独特的组合效果,老练的师父和年轻的徒弟互相配合,总能在舞台上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与师父二人的表演中,董永虎经常巧妙加入幽默元素,试图带给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民间小调《巧嘴姑娘》中有一句“给个厨子我顿顿吃的是肉丸子”。董永虎所在地区的人将“丸”发音为“wang”,而师父生活的地区则发音为“wai”。董永虎便故意学师父的口音,唱成“肉丸(wai)子”,在师父面前耍宝,也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贤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深的历史积淀。但如果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面对贤孝的发展问题,董永虎认为,必须在坚守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才能激发贤孝文化的活力。

  董永虎介绍,目前一个段子的理想时长是7到8分钟,长一点可以到14分钟,短的3分钟左右。“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与表演需求选取适合的段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受众是董永虎即兴编创的灵感源泉,现实生活是董永虎的创作依托,老调新词是他的创作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永虎创作出了《凉州贤孝唱改革》。当地政府号召建设日光温室时,他又创作了《打工不如搭温棚》。

  时代发展的韵律、社会细微的变迁,都跳动流淌在董永虎的贤孝创作与表演中。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昊洋,2023级本科生王珊珊、常洁;指导教师郭翠玲、肖明珊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