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振兴突破插上创新翅膀——嘉峪关市科技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纪实
原标题:为振兴突破插上创新翅膀——我市科技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纪实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狠抓科技创新这条发展之路上,嘉峪关从未缺席。
2023年,在全省重点工作考核中,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满分,位居第一,实现“两连冠”;
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3.26%,全省排名从第5名跃升到了第2名、进入第1梯队,实现“三连升”……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科技”行动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产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在这里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政策“磁力”尽显 创新平台全面完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科技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强科技行动)大会,安排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兑现省市科技奖补政策,从市级层面加大“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力度。
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嘉峪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嘉峪关市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强化科技引领的意见》《嘉峪关市强科技行动方案》……一项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财税扶持、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创新主体给予倾斜。
着眼于完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增设了科技特派员专项、科技小巨人计划、青年基金计划,探索实行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立项制,鼓励实施自筹经费科研项目。着眼于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实行服务事项清单化、承诺制、容缺受理和科技奖补“不来即享”,实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在线申报。把科研诚信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对存在“三重大一不良”,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一律取消科技奖补资格。
突出企业主体 科技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钢铁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创新联合体”成功开发出光热高温熔盐储罐用347H不锈钢,产品耐熔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指标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酒钢(集团)公司成功研发出难选氧化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关键技术,建成粉矿悬浮磁化焙烧生产线,成为世界首条大型化铁矿悬浮磁化焙烧生产线,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标志着我国难选氧化铁矿悬浮磁化焙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技术无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空白;开发出超纯铁素体系列钢种,一种炉卷轧机生产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炉卷轧机生产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空白……
这样的案例在我市不胜枚举。我市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培育库,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近三年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到60家,增幅达到71%;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总量达到130家,增幅达到81%,培育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1家,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创新联合体2个,培育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个,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多个。
加快科技转化 积蓄发展“澎湃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主要难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工程”,从政策到机制、从产业到金融、从人才到服务,加速探索一条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为推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市场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嘉峪关在科技经费上“增投”,建立了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来,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9项,获项目和奖补资金9778 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33项,投入科技项目资金2139万元,兑现市级科技奖补资金1207.89万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22.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三位。推荐申报15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并首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实现了我市两项科技奖励零的突破。引导企业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34项,年技术市场交易金额从7.3亿元增长到32.08亿元,增幅达到339%。
向“新”而行,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今天的嘉峪关厚植创新生态沃土,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 2024-08-012024年雄关大舞台嘉峪关市少儿舞蹈大赛成功举办
- 2024-08-01嘉峪关市财政局监管与服务并举提高投资效益
- 2024-08-01发挥协商平台优势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嘉峪关市政协高质量推进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纪实
- 2024-07-31嘉峪关市全面落实教育保障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