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兰州新区线

【重走西北角】兰石集团“三代劳模”的匠心传承

2024-08-02 10: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师生走进兰石集团,发现一张师徒三人劳模同框的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6月11日,由71岁的金荷英、45岁的邹斌和30岁的刘云在原兰石厂加工车间的一台老式车床前拍摄。

师徒三人在原兰石厂加工一车间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只要你敢,就让你动手”

  “三代劳模”,邹斌是承上启下的中生代。在兰石集团,邹斌也是人人知晓的明星。

  邹斌1991年进入兰石集团,从业33年来,他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兰石首席操作师,并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以邹斌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为兰石集团一张闪亮的名片。

  回到1991年,彼时邹斌刚满18周岁,从兰石技校(现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车工专业毕业进厂。“一进厂就跟着我师父,她当时是车间的党员生产骨干和班组长。”邹斌口中的“师父”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劳动模范金荷英。金荷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1963年,初中毕业的她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大西北,跨越两千多公里,成为兰石厂的一名普通车工。

  上世纪90年代初,兰石厂正在改革,刚刚实行工时定额考核试点。对一线熟练工人来说,工作效率尤为重要。一些老工人不愿让零经验的“新手”徒弟动手操作。“但我师父不一样,她放手让我干,我也因此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接触的难活也多一些,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迄今,邹斌还记得金荷英对他说的一句话:“只要你敢,就让你动手!”,这是师父金荷英给予邹斌最大的原始动力。

  金荷英不仅鼓励邹斌自己动手操作,还鼓励他独立思考、尝试更多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每当邹斌有新的想法,金荷英总是鼓励他勇敢尝试,如果方法成功,师父总毫不吝啬对他的夸赞。对刚进厂的邹斌来说,碰壁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如果方法失败了,师父会耐心给我讲解其中的原理,让我借失败的机会去学习加工工艺的深层次原理。”失败后的教导,总让邹斌记得更牢。

  如果说金荷英在技术上的教导为邹斌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那么她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则激励着邹斌日后在行业中不断追求卓越。16岁的金荷英离开故乡、远赴陌生的西北,从花季少女到年过古稀,见证兰石厂起起落落,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其中的苦楚或许无人知晓。“师父是一位骨子里非常要强、不服输的女性,‘劳模’这个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师父事事都‘干在人前头’,不怕脏、不怕累。”邹斌觉得,金荷英不仅是他的师父,更是他的榜样。

  “师父是出了名的要求高,有些设备的安装已经完全达到标准了,到了师父那里还是过不了关,一丝一毫误差都不能有。”金荷英对工作的高要求极大地影响了邹斌,在日常操作中,他不仅努力做到无误差,还在日后定下属于自己的“邹斌标准”。0.06毫米的距离,就像蝴蝶翅膀上细微的鳞片间距,几乎无法用肉眼区分。而这一距离,也是车工自由加工精度的优秀标准与“邹斌标准”之间的距离。

  0.01毫米,这是邹斌最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他每天沉浸在车间中,面对冰冷的机器和精细的工件,不断重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在漫长的练习中,邹斌的手指变得灵活而精准,他的眼睛也犹如一把精确的尺子,能够精准判断工件的尺寸和形状,将每一个细微的差距都尽收眼底。他的手、眼,似乎都与机器、工件融为一体。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练、无数次的尝试与修正,他终于接近了自己的目标,实现将车工自由加工精度提升到0.02毫米。“这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功夫。”邹斌说。0.06毫米的距离,是他与自己的一次较量,也是邹斌精益求精的匠心所在。

  邹斌没有让金荷英失望,勤练习、爱钻研、肯吃苦的他,在工作几年后迅速成为厂里年轻工人中的“佼佼者”,从一线工人中脱颖而出。1993年,参加工作仅两年的他,在全省职业技能比赛中初露锋芒,获得第八名。十年后,邹斌在该比赛中跃升为第一名,并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120位参赛选手中斩获第15名,是西北五省中最好的成绩。这次技能大赛是邹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了向“邹大师”的进阶。

  如今,邹斌扎根生产一线,完成了多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加工制造,参与完成技术攻关和操作创新7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3项,创新发明车床深孔镗削操作法等多项先进操作法。据统计,邹斌及团队累计为公司节省生产材料成本和创造价值已超亿元。

  “三分技术,七分刀功”

  2006年,同样刚满18周岁的刘云从甘肃省机械职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兰石装备公司,从事小型车床组的车工工作。进厂没多久,他就听说了厂里的风云人物——“邹大师”。当时,邹斌已经是全厂公认的技术能人,几乎人人都知晓“邹大师”这个名号。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跟着邹斌学习技术,成为像他一样的人。2011年,邹斌从加工一车间调到加工二车间,刘云如愿成为了邹斌的徒弟。

  “好车工是三分技术,七分刀功”,这是邹斌对刘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也让刘云一直记到了今天。“人、机、物、料、法中,人是第一因素,第二重要的就是机械,包括机械里的工具,工具做得好,生产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对刘云从事的车床加工工作来说,刀具是最基础性的工具,刀具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所加工产品的质量。

  对待刘云,邹斌像过去金荷英指导他那样,教刘云打好基础,同时鼓励刘云勤思考、多动手,哪怕是一些难活也会放手交给刘云来做。

  刘云清楚地记得,当初邹斌刚成为自己的师父,就让自己尝试生产泥浆泵的连接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巨大挑战。“这项工作里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生产三件可能只需要两天,但我当时整整花了一个礼拜。”这一个礼拜里,邹斌耐心地指导刘云每一步如何操作、刀具要怎么刃磨、细节问题如何处理,陪着刘云完成这项挑战。虽然花费时间长,但这一个礼拜的学习让刘云收获满满。

  这些年来,刘云谨记师父的教诲,一直苦心钻研刀具的刃磨,练就成熟的刀功。如今,刘云成为了数控车操作能手,但是他的工具箱里依然摆放了上千把亲手刃磨的刀具,种类也达到80多种。“刀就像做人,做人没问题的话,做事肯定也不会差。”这是刘云在刀里悟出的道理。

  参加工作6年后,刘云在兰州市“2012年度车工、冷作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九名,从中级车工晋升为高级车工。2015年,他在“全省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床、冷作工省级一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年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又晋升为高级技师。

  这些荣誉的背后,不仅有刘云日积月累的刻苦练习,更离不开邹斌毫无保留的帮助。刘云回忆当时邹斌极力主张自己去参加技能大赛,“他希望我的能力能在大赛中被发掘、被看见。”邹斌在疑难零件及难点加工上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参加技能大赛中也有不少经验,他把这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刘云。

  2021年,由刘云个人编制完成的数控车床《锯齿形螺纹数控宏程序应用》项目获得兰石集团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如今,刘云是“国家级邹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之一,协助师父参与工作室的日常工作。走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总能见到一群年轻工人围在刘云身边,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解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脚踏实地,路才能走得更远”

  谈到师徒三人的共同点,邹斌说:“我们都是脚踏实地的人。”

  1991年刚进厂,金荷英就给邹斌定下了一个“规矩”:踏实工作,踏实做事,踏实做人。和许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邹斌也有过心浮气躁的时候。“车床操作是典型的‘苦脏累’活,脸上、手上经常会被钢屑烫出疤,身上总是带着一股机油味。”他坦言,“从始至终,我都特别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所以我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

  邹斌的严谨务实,成就了他的“踏实”。邹斌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先后进修了大专、本科学历,进一步学习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工具应用及新材料、新技术等专业知识。他认为,保持对车工技艺的专注和执着,在遇到技术瓶颈时,能跳出原有思维,创造性提出变通之道,才是区分“工人”和“大师”的关键所在。面对自己的徒弟,邹斌也一直把“脚踏实地”四个字挂在嘴边。

  在刘云眼里,自己之所以能成为邹斌的徒弟,也是因为师父看见了他身上的踏实。刘云进厂时才刚成年,用他现在的话来说,“当时真是觉得工作特别无聊,完全静不下心”。在邹斌等“老师傅”的身上,刘云看到了脚踏实地的意义。“他们这些大师级的人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多年的钻研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为了磨练技术,刘云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用来练习,包括刀具刃磨、机器床编程、电信零件的分析加工等。

  “师父除了教我技术,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教会我一定要脚踏实地。他总是跟我说,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牢,路才能走得更远。”刘云坚信,只有踏实工作,才能不辜负师傅对自己的期望。在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对产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努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瓶颈问题,产品优质品率高达99.5%以上。“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才能更踏实一点。”刘云说。

  2012年,兰石集团成立了以邹斌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获批国家人社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产业工人的培养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升技能素质。一批年轻的技术工人成为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刘云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工作室更加重视对重点零件的加工进行分解式教学,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面向生产一线职工开办数控知识及CAXA软件培训,以提升年轻工人的积极性、自主性。邹斌带领工作室团队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攻克技术难题、创新项目70余项,获得专利13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2023年,工作室共进行62期培训,592名员工参与培训,理论课时达到314课时。截至目前,通过工作室培养,先后有19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38人取得技师资格,2人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4人获得“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获兰州市“金蓝领”称号,27人获“甘肃省技术能手”或“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

  如今,刘云也经历了从“徒弟”到“师父”的身份转变。“希望我的徒弟未来能超越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8年6月,“三代劳模”第一次齐聚一堂。第一次来到厂里时,金荷英只有17岁,再次回到厂里,却已经是71岁的白发老人。走出老厂房时,金荷英嘱托邹斌和刘云:“兰石厂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你们一定要继续钻研,敢于创新,把好习惯和技术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在兰石建成中国百年企业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岗位成才。”

  (作者章洁、钟雨晴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刘晓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