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白银线

【重走西北角】景泰:致富枸杞别样红

2024-07-29 15: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14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小分队来到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长城村。枸杞种植基地里,孙宝库正弯腰忙碌着,他娴熟地穿梭在枸杞树间,挑出那些个头饱满、颜色鲜艳的果实,轻轻放进一旁的篮子里。

  这些年,孙宝库搞过运输、进过煤矿,他在村里人眼中一直是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孙宝库在与农户结算采摘费用

  上世纪80年代末,草窝滩镇1.3万亩良田开始出现盐碱化。1999年在专家的指导下,景泰县引进枸杞试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枸杞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景泰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枸杞。

  在农业改革面前,孙宝库选择紧跟政策导向,投资办厂。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种植采摘到生产一线,他总是在奔走忙碌。

  “紧跟着国家政策干准没错。”孙宝库对此深信不疑。

  枸杞鲜果存放时间较短,必须快速制干,不然会产生损耗。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孙宝库到中宁枸杞公司考察学习,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现实生产状况改造制作40米的枸杞制干生产线。2012年,他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制创建了集热风、清洗、分级色选及包装于一体的枸杞热风制干生产线。

  如今,孙宝库的枸杞地已经发展为一千多亩的标准化基地。从修剪种植到施肥采摘、加工包装,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枸杞采摘现场

  “每天的工作时长不定,最长的能干8个小时,手快一点的一天能拿200块。”孙宝库说。

  采摘、过秤、结算。农户们来来往往,重复着这一流程。孙宝库则在田埂处为他们记账结算,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8点46分,天色渐黑,枸杞地里的农户都陆续收工,村民万彩霞提着最后一桶枸杞走向过秤处,将鲜红的果子倒入框中。

  “35.6斤。”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万彩霞早上5点40便进入采摘园开工,一天的时间里,她共采摘了110斤枸杞,赚了211元。

  “明天我还得早点来,多摘点。”她笑着说。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魏卓、马澜芯;指导教师郭翠玲、阎瑾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