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四川线

【重走西北角】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培育一个品牌 讲好绵阳故事 走好融媒之路

2024-07-24 16: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研磨、冲泡、装杯,一楼大厅咖啡区里,服务员娴熟地冲泡着咖啡。这是绵阳新闻传媒中心独有的“新闻咖啡”。

  2024年新成立的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筹),坐落在绵阳市科技城新区九洲大道210号,大楼外观崭新,倍显朝气。据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第三负责人胡滢晔介绍,绵阳日报社和绵阳市广播电视台于今年1月1日正式一体化运行,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开启了地方媒体转型升级之路。  

传媒中心一楼大厅咖啡 蔡嘉伟 摄

  重拳出击抓监督

  新传中心二楼走廊上悬挂着一批展板,描绘了绵阳日报社与绵阳市广播电视台一路发展的卓越成就,也诉说着绵阳市地方媒体转型升级的时代进程。

  2009年,一篇震后救灾新闻稿《救援!救援!千军万马进发北川》获评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在那个短视频还未发展、纸媒占据半壁江上的时代,重灾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救援行动被载入了新闻史册。紧接着,广播新闻专题《总理的牵挂》获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广播系列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获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传媒中心二楼的走廊展板  黄韵潇 摄

  然而,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如何坚持自己的内容优势?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如何在新媒体平台得到可视化呈现?广播报道又如何适应短视频发展浪潮?地方媒体需要寻找转型新出口。

  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把舆论监督作为重点工作,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绩,“涪江观察”APP金牌栏目“辣一度”舆论监督专栏成为新传中心转型之路中的有力一招。

  “地方媒体做舆论监督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市委的高位推动,做起来是很难的。”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民生新闻部主任乔佳说道。

  乔佳介绍道,新传中心为此特别成立了舆论监督专班,组织独立运行以保证发稿质量和频率。截至目前,“辣一度”专栏已推出382期报道,追踪报道197篇,推动问题整改完成306个,曝光问题359个,充分彰显了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威。

  除此,新传中心还通过四川特色舆论监督节目“阳光问廉”发挥监督职能,按照“纪检问责+媒体监督+群众测评”的监督模式,由市纪委牵头,剑指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力戒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充分把握舆论监督“时度效”的前提下,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还采用内参制度,由市委强力推动问题更好解决。

  在坚持“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地方媒体发展路线基础上,由新传中心重点运营的“涪江观察”APP已有下载量274万,占全市人口56%左右。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也抓住短视频风口,2024年合并以来共生产新闻资讯类短视频2800余条,总播放量21.6亿次,《数字人民币》《主播说》等新闻视频相继成为爆款。

  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一方面注重与网友的互动,另一方面也重点打造品牌特色栏目,比如《绵阳有喜》《助你团圆》,以及文化类特色栏目《晨说》等,从而链接社会功能,拓展媒体价值”。简单的“融媒”二字之下,是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对地方媒体定位与自我职能的不断探索。

  “1033”的浪漫行走与双向奔赴

  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报道如何享有一席之地?电台主播何去何从?绵阳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主播何力用“1033”数字为兰大师生揭开了谜题。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有三个广播频道:96.7频率电台负责新闻内容生产,91.2为音乐电台,103.3则是交通电台。其中,绵阳的“1033”不仅有声,也有色彩。

  何力介绍,广播电台近几年相继推出了《你好,旅行家》《直通1033》《1033现场直击》等系列视频,让交通电台走出绵阳市各听众的收音机,走进具象生活场景。电台主播与记者不仅传递绵阳之声,也用脚步丈量选题。走出直播间,走进田野,广播这一古老媒介由此实现跨越时空距离的传播。

  除了特色栏目,打造网红IP也是1033的转型升级之路。1033电台主播张淇化身抖音网红“新闻胖哥”,目前已拥有抖音粉丝210万。包括何力在内的电台主播也入驻抖音,开辟了早高峰专栏《华丽丽的上班路》《1033梦想家》等,用多种方式创新媒体内容。主持变主播,把传统端的广播节目变成新媒体的内容,何力如此总结他们的经验。

何力向兰大师生介绍广播电台 蔡嘉伟

  正如何力所说,“因为有了走的动作”,“1033”电台才能留住用户,走活新媒体赛道。音乐节、美食节、米粉节等地方活动的开展,也让1033更接地气,更近距离接触观众。

  行走不止是上路,也是寻找。绵阳市广播电视台不断推出寻找绵阳最美乡村、最美非遗、最美民宿、最美乡镇、最美景区等专栏节目,在支持文旅项目同时,也形成了全方位新媒体传播矩阵。

  寻找不止于发现,也是与用户双向奔赴的过程。7月18日十五周年台庆到来之际,“绵广1033”微信公众号收到了众多用户粉丝的真挚祝福。“司机的情报员”“大家的减压神器”“绵阳人的安全感”“情感的纽带”……1033早已成为绵阳市民心中快乐、亲切的代名词。1033电台主播们也从云端来到线下,主播华哥、小敏在街边送出福利,何力、小健为同日过生日的粉丝送出定制蛋糕。

  现如今,“1033”已不仅是绵阳地方路况的实时报道者,在迈出电台的浪漫行走中,在收取后台留言、与观众互动中,1033嫁接起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钢笔里的时代潮流

  在传媒中心设计的文创产品中,有一支印有“涪江观察”的蓝色钢笔,背后蕴藏着一个有关年轻与潮流的故事。

  胡滢晔讲述,讨论文创产品时,自己认为这种钢笔太细不方便拿,结果反被一群“90后”“95后”负责人调侃为“不懂潮流”。这让胡滢晔意识到,如今要做好媒体业务一定要充分激发年轻同事的创造力。

  钢笔里折射出的是新传中心记者们的潮流活力,还有新传中心本身的年轻之姿。新传中心二楼绵阳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内,近10米宽的数字大屏在调度中心一侧铺陈开来,前方是半弧形的讨论桌,头顶是印着绵阳城市LOGO的灯牌。投入使用半年来,调度中心内象征现代科技感的蓝色灯光彰显着这里的青春姿态。

绵阳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 蔡嘉伟 摄

  胡滢晔表示,新传中心通过再造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优化内容生产和传媒矩阵、加快推进建设一个中心,组建一个集团,打造一个客户端的“三个一”建设,走出一条融媒发展之路。2021年,绵阳市融媒体大数据中心建成;绵阳日报社与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合并后,新传中心打破了报台原有组织框架,再造生产流程,初步达到了1+1>2的效果,实现“人融、事融、心融”。

  “年轻”笔杆拿在手,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目前在新传中心内部,一大批“90后”“95后”骨干或负责人涌现,据胡滢晔讲述,他们还自发组织AIGC工作室,用科技力量与人才吸引助力新传中心融媒升级。

  近些年,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招揽了大量年轻人,与绵阳市始终重视人才引进,特别是鼓励扶持年轻人创业就业的人才政策分不开。绵阳市委组织部调研员肖强介绍,绵阳是四川省最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省级高端人才产业园6个,建有四川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此外,市政府还通过安居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真情引才,绵阳正成为创新人才集聚地。

  一城烟雨,涪江东流。从新闻咖啡中品鉴出的,是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融媒转型之路,也是其关怀绵阳市民的初心。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吴立兴参观结束后感慨道:“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培育经营了一个好新媒体品牌,推出了一些既能讲好绵阳故事,又有网感、充满时代气息的节目,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黄韵潇、邹乐敏;指导教师张华、周兆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