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诗和剪纸 留存丝路况味

2024-07-17 09:0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金雷泉

  古丝绸之路从我家门前经过,父亲金吉泰从小就亲眼看见大路上来来往往的繁荣景象。他不仅给我们讲,还在小说、戏剧、童话里详细描述,但还是觉得不形象。于是他有个心愿,想请一位画家,把丝绸之路榆中段的景观按他的讲述如实记录下来,把这美好记忆永远贮存。

  父亲找了几位画家都没成功。2007年,兰州农民艺术节在榆中县举办,父亲结识了定远镇的剪纸女艺人董水花。父亲向董水花建议,剪一幅剪纸长卷。董水花答应了。

  是年冬,父亲画了一幅长长的草图,此长卷的内容自兰州东梢门起始,有段家牌坊、碑亭子、左公柳、人力黄包车、骆驼队、十里山、七岘沟、肃王墓、红崖湾、飞机场……至车道岭止。

  父亲在定远找见董水花和她的丈夫老李。老李见草图赞赏,并自告奋勇画飞机。董水花说她剪动物可以,人物她画不上。父亲叫她去请定远镇一位美术老师起草草图。这位教师听后婉拒了。

  无奈,父亲硬着头皮对董水花说,你就大胆自己画吧。可是,她又没见过当年丝绸之路的状况,父亲便在纸上比画着描绘。骆驼的铃子在哪里挂,骆驼没笼头,缰绳是拴在鼻棍上的,刚生的驼羔就卧在母骆驼的背上叫妈妈驮着走,挑夫的扁担是弧形,没有弯头等。

  开剪了,董水花先剪动物,毛驴、马车,然后剪她自己描画的人物,其中有个推小车的剪出之后,竟和她的描画完全不一样,其神态、身姿、面部表情非常传神,非常生动。这是原先没有想到的。

  只见常见的白纸底色贴上鲜红的城楼、牌坊、人物、骡马,非常生动鲜亮。

  行楷体的标题“榆中境内丝绸之路运输图”大气耀眼,按父亲说的合适部位粘贴在长卷上。

  初战告捷,这位农村妇女信心倍增,热心老人也深受鼓舞。

  董水花继续努力,剪纸长卷完工,父亲修改标题为《榆中境内丝路图》,选用隶书,副标题是一行楷体小字,“此图系反映一九五二年以前的丝绸之路旧貌”。并自告奋勇,专程去县城打印铺盯着打印。说来容易,长卷居中处的那些平平常常的标题汉字,竟经历了许多曲折与磨难,才贴到长卷上。

  《榆中境内丝路图》全景式生动再现丝路旧时风貌,很有珍藏价值,父亲觉得应永久保存起来,就动员董水花捐给博物馆,她同意了。

  那时,父亲正参与编写《金崖史话》,深感金崖虽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但古代文人在我们这里留下的文化典故及诗歌不多。苑川当年的丝绸景象,七岘沟的边塞风味,苑川河流域的富庶都是极好的诗歌素材。

  2010年1月4日,77岁的父亲初学写诗。他提笔边笑边模仿古诗人,努力要挤出自己所期盼的句子。丝路古道、商人驼队、左公老柳,段家牌坊,七岘沟口、苑川河,稻田、白鹭、母驼、驼羔,肃王陵墓、进士祠堂、红崖石窟、回音壁,还有大轱辘马车、贩夫、走卒、肩挑、背背、推小车等一一闪现,红色醒目的剪纸《榆中境内丝路图》更是跃然眼前。

  父亲的灵感来了!“丝路古道穿榆中,东西贯通百余里;商人驼队穿梭走,飞尘风雨忒辛苦……”名为《观董水花剪纸长卷〈榆中境内丝路图〉》的诗作一气呵成,从董水花平生单爱搞剪纸,半年剪就《丝路图》写起,又从东梢门一直写到东古城、古战场百余里的汉唐丝路,把榆中境内古丝路的热闹和冷寂,用50句长诗描绘出来。

  写完一看,真是“生手生诗,不过还能看得下去”,把父亲欲写丝绸之路旧貌的意图表达出来了。父亲平生没敢写诗,因为“写诗需要激情,同时文采要好,若是古诗,还讲究音韵的平仄,太难太难,弄不好惹人笑话。” 父亲被逼无奈,竟还成就了一首长诗。

  长诗是丝路景象的文字再现,和剪纸中的《榆中境内丝路图》画面相得益彰,把榆中丝路况味完整、形象、生动地保留了下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