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有行更有心 ——平凉市全力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杨曼艺
“以前冬天早晨送娃上学,6点天还黑着,看不见路,很危险。现在路灯从东关一直安装到学校门口,我们一下子都放心了。”
“感谢你们来看我们,我和老伴都是残疾人,享受了很多好政策,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很知足。”
“生活中有啥困难随时联系我,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
一次次面对面交流、手拉手沟通、心贴心帮扶,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也让特殊困难群众在结对帮扶中感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
自“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帮扶干部紧盯特殊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以“三抓三促”行动和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实施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行动,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在感情上有寄托、行动上有支持、生活上有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干部共开展走访探视30323人次,联系交流39293人次,为关爱对象宣传和落实政策28108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999件,帮办实事4753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64.07万元。
精准匹配 关爱对象全覆盖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有干部结对帮忙照管我,我现在啥都不愁了,结对干部经常来看我,每次来都会带些生活必需品,我心里又是感动又有些过意不去。现在一个月养老金、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合起来能领不少钱呢。”讲起生活的变化,张起珩很知足。有了结对干部的帮助,让他觉得生活很安心。
张起珩是崇信县西街社区居民,1984年一场突发事故,几乎击垮了他。那年,他不慎从高处掉落下来,从此只能依靠轮椅出行,依靠低保来维持生计。“没想到,我现在有了安稳的生活,每天早晨9点,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来接我,在那里,我会下下象棋,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锻炼锻炼身体,感觉每天很充实,心情也好多了。无论我的大小事,结对干部都放在了心上,还联系县残联在我家里里外外做了无障碍改造,生活起居很方便。”张起珩感激地说。
结对关爱行动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民生工程,也是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务实行动,更是上门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
去年以来,市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履职、认真谋划,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做细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研究制定了《平凉市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实施方案》,在全面对标省上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每个干部每年通过解决困难问题、协调落实政策等方式为关爱对象办1件实事,引导各级干部心贴心、实打实开展帮扶,持续推动“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走深走实。
市、县民政部门核对录入了孤儿、特困家庭数据,残联核对录入了困难重度残疾人数据,乡镇(街道)迅速就结对干部和关爱对象“一对一”进行匹配。紧盯特殊困难群众生活、上学、看病、就业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帮扶关爱需求,结合部门单位职责、领导干部实际,一人一策提出结对方案和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全市22427名关爱对象与20518名结对干部“一对一”进行了匹配,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覆盖。
此外,民政部门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认真落实省市安排部署,累计开展督导检查、调度推进活动15次,为低保特困对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残疾人、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救助补助资金6.12亿元。医保部门有效化解因病致贫风险,为15.02万人次低收入人口落实直接医疗救助1.57亿元,依申请医疗救助5847人次3501.65万元。住建部门向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64户,实施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三类重点对象抗震设防改造35户,兑付资金76.64万元。教育部门落实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资金6478.04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3615.08万元,入学安置适龄残疾少年儿童1631名。残联开展上门评残服务127次1857人,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21万元,为218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辅具适配。人社部门举办残疾人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培训359人次,为残疾人募集就业岗位594个,为11.04万特困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1067.46万元。卫健部门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11.8万人(次),其中农村低保人口2.77万人(次),特困人口2609人(次),其他人群8.79万人(次)。公安部门对25名无户口人员落户登记,破获拐卖妇女儿童积案15起,打击拐卖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帮助31名妇女、17名儿童实现家庭团圆。
结对帮扶 办好扶弱助困“暖心事”
“感谢你们来看我们,我和老伴都是残疾人,享受了很多好政策,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很知足。”被问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协助解决时,泾川县荔堡镇张茂才村村民佐保玉连声说着谢谢。当日,市人社局组织67名结对干部深入荔堡镇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入户关爱行动,为群众送去帮助和温暖。
“我们能做的微不足道,我们经常来,群众心里就会暖暖的。”结对帮扶中,干部达成共识,有空要去群众家多看看。
“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各结对帮扶单位积极衔接帮扶乡镇和村社,确定结对干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体送去党的关爱与祝福。他们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为困难群众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静宁县开展送教助学“1对1”、送医助残“1对1”、送爱助困“1对1”活动,并依托县慈善协会设立了“爱心静宁”基金号召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为“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崆峒区聚焦“孤有所养、心有所慰、难有所帮、学有所教”目标,迅速行动、扎实部署,探索创新明确“五项工作”、细化“三项行动”、完善“三项机制”、坚持“四个到位”的“5334”工作模式,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一对一走访、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着力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见行见效;
华亭市将结对关爱行动与“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成立一个机构、完善两张清单、开展三项行动、建立四种机制的“四步工作法”,用心用情结对帮扶,关心关爱温暖民心,成效显著;
泾川县结合县情实际,针对三类关爱对象的不同需求,创新提出了“家庭医生送健康”“志愿服务递温暖”“润泽心灵助成长”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为结对关爱行动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
全市积极探索创新,部署开展了“四必查”“四个一对一”行动(帮学助教“一对一”、医疗康复“一对一”、心理抚慰“一对一”、亲情关怀“一对一”),精细化推动结对关爱走深走实,千方百计为特殊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实际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实践,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
我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结对干部或关爱对象出现变更调整的,及时进行调整更换。实行督导调度机制,对各单位结对关爱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调度,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全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结对特殊困难群众,动员其他慈善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为特殊困难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与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加强对接,提供多样化爱心服务。号召全市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结对帮扶,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全力帮扶 高质高效推进落实
为切实提高帮扶质效,平凉市各级党组织和结对帮扶干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搭建参与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拓展爱心路径,打造服务品牌,开展帮扶项目,推动爱心服务由“漫灌”向“滴管”转变。
泾川县居民温会明的儿子患有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给他家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扰,家庭矛盾不断。要想解除病痛,唯有手术。可是,30万元高昂的手术费用让原本拮据的一家人犯了难。泾川县南街社区工作人员和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与水滴筹平台进行了联系,并对筹款信息进行大范围转发,共筹集到捐款2.3万元。孩子的手术共计花费31万元,社区和帮扶干部帮助他们把所有治疗的费用票据等相关资料整理好,向县医保局和民政局递交了医疗救助等申请。经过积极协调,基本医保报销5.8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4.96万元、医疗救助报销3.1万元、临时救助2.1万元,个人负担只有2.74万元。目前,孩子在家进行康复训练,节段性肌张力障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家人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结对关爱就要用心、用情,只有带着这样的态度,才能真正知道他们到底缺啥要啥,才能把结对工作做实做好。”温会明一家的结对干部说。
按照“结对干部每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书信等方式与关爱对象联系交流不少于4次,到关爱对象家庭或所在机构实地走访探视不少于 2次,每年通过解决困难问题、协调落实政策等方式为关爱对象措办不少于1件实事”的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联系交流、走访探视、政策落实等关爱任务。
与此同时,其他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爱心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传递爱心、激荡爱心,让爱心善举蔚然成风,让爱的阳光洒向千家万户。
- 2024-07-09平凉市6万余亩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玉米长势良好
- 2024-07-09平凉市“三点发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2024-07-09平凉市全面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 2024-07-09平凉特色农产品“走俏”兰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