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匠心琢人生 技艺雕美玉——记红古区玉雕匠人颜东晨

2024-06-24 08:5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匠心琢人生 技艺雕美玉——记红古区玉雕匠人颜东晨

  “一个小把件从粗胚到成型,再到打磨抛光,考量的不仅只是技艺,还有人的心力和品位。我始终秉持的理念是用心雕琢,要赋予冰冷的玉石以内涵或灵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才能让作品不留遗憾。”红古区玉雕匠人颜东晨如是说。

  日前,记者慕名走进红古区窑街路的一间民房时,玉雕匠人颜东晨正在与友人探讨玉石雕琢技法。房间里,已雕琢成型的蟾蜍、牛、鹿、骆驼、马、貔貅等琳琅满目,各种有关玉雕的书籍和工具一应俱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颜东晨说:“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爷爷颜永盛,他生前是红古区陶瓷厂的一位陶瓷匠人。小时候,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回家捏泥娃娃和各种小动物,我就拿着和好的泥巴请教爷爷。令我没想到的是,泥巴在爷爷的手中经过捏压挤等操作,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公鸡就展现在了眼前。第二天拿到学校后,这只小公鸡不仅得到了美术老师的夸奖,也让同学们羡慕不已。”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家族口授相传,继承爷爷衣钵的颜东晨,在工作之余便开始潜心钻研砚台制作及玉雕。黄河母亲以及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等都成了颜东晨研习玉雕技法技艺的对象。同时,通过购买玉雕书籍学习雕刻技法,他还专程赴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县石佛寺等地实地学习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颜东晨不仅技艺精湛,还谙熟玉文化,作品亦颇受市场欢迎,成了业界有名的玉雕匠人。

  颜东晨介绍说,玉雕一般分为浮雕、圆雕和镂空雕。首先是选料、切料、挖脏去绺,然后根据玉料的形状、颜色分布构思画稿,根据画稿切大型、出粗胚,粗胚出来后才能定位细画。普通泥塑做“加法”,需把泥料一点点添加上去,而玉雕要做“减法”,必须提前构思好,一旦雕刻过程中多磨或者出现蹦口,就没办法填补了,这给玉雕制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也考验着玉雕者的技艺和技法。颜东晨认为,玉雕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需要创作者通过心灵与玉石对话,将作品的情感和灵魂展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完美,力求将作品的美感呈现到最佳状态。

  颜东晨对玉雕创作有自己的认知。他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雕玉其实是雕心,下去的每一刀都没有回旋余地。每一件好的玉雕作品的成功,除了靠想象,还要靠经验,除遇到一块可塑性很强的原石之外,更重要的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这必须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积淀。因为创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看似天马行空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追根溯源,都能找到创作者灵感迸发前的生活积淀。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文学创作,若脱离了实际,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苍白乏力,是经不起推敲的。”

  颜东晨的创作题材丰富,作品特点鲜明、风格独特。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玉雕作品主要有犀牛、金蟾、貔貅,及各类玉石挂件、砚雕等。在设计与制作中,颜东晨依附原石材料的自然之美,俏色巧雕和局部利用,表达作品的韵味与美感,把现代审美元素和中国传统艺术完美结合,并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受到业界与收藏者的赞赏和认可。2023年,红古区文化馆已将颜东晨作为红古玉雕的传承人发展对象,提交上一级“非遗”申报机构审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好多传统手工雕刻已被机器取代,使传统手工雕刻之路越发困难。“中华民族的玉雕技艺不能丢,我还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玉雕之路很长、也很远,我将用心去雕刻我的人生。”颜东晨这样说。(记者 张万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