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未来·宁县④】回归经济:就业富民的宁县办法
原标题:【看得见的未来·宁县④】回归经济:就业富民的宁县办法
编者按:
甘肃庆阳宁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十三五”末,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0亿元。
进入“十四五”,宁县一年一个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4.47亿元。该县相关部门预测,2024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百亿元,这意味着宁县将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
宁县是新兴的能源资源大县,是国内目前预测煤炭储量第一大县,预测煤炭储量1027亿吨,探明可采储量145.06亿吨;石油预测储量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1636.04亿立方米,探明储量204亿立方米。
宁县位于庆阳南部,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也让宁县成为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
宁县辖18个乡镇,户籍人口54万。2023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32.54万人,长期在外打工的近22万宁县人如果带着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无疑又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
……
举其所长,则事无不成。
“十四五”期间,宁县以盘资源、强工业破题跃升,以抓项目、扩投资蓄势聚能,以尚实干、促落实提档质效,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能级、经济发展优势的态势愈加清晰凸显。
6月20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将推出《看得见的未来·宁县》系列报道,记录宁县奋发向未来的知行之路。
央广网兰州6月23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实习生魏晋雪)宁县拥有54万人口,其中22万人在外创业务工。
这组数据怎么看?是劳动力外流、县域经济发展无人的困境?还是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多,宁县拥有一个集人才、资本、项目、技术优势的财富池?
2021年换届后,宁县委书记段登云立刻着手组织人员深入一线,摸底子、查问题、寻出路,全面分析研判外出务工人员的总量结构、分布流向、创业意愿和县域基础优势。这之后,“回归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就业富民的关键举措开始全面部署。
宁县县城(央广网发 王启宁 摄)
在“回归经济”的带动下,2023年,宁县共建成各类乡村就业工厂(圆梦)53个,其中县外人士投资创办10个,天津投资建办3个,返乡创业建办17个,本土创业建办23个。产品涵盖电子零部件、体育器材、环卫产品等30多个种类,产值突破7亿元,带动增收1.23亿元,吸纳就业3440人。
人才回归、资本回归、项目回归……从“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到“群凤还巢”的回归经济,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破解“回流”难
除了“乡情牌”之外,拿什么吸引外出人员“回流”创业?这是宁县发展“回归经济”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宁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水平相对滞后。而人才在大城市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曦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宁县需要在政策供给、要素供给、营商环境优化上出实招,让返乡创业的盈利预期听得见、看得清、摸得着。
用“硬”政策招。宁县系统梳理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宁县乡村就业工厂认定实施细则》《关于做好宁县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奖补工作的通知》《宁县乡村就业工厂建办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达标的就业工厂,根据带动就业人数,给予10万-30万元一次性奖补。
以好资源招。宁县以闲置的乡村房屋、厂房、校舍等作为优势资源,建立信息库,招引建办就业工厂。同时,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摸排农村劳动力现状,建立人力资源台账,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以优质劳动力招引建办就业工厂。此外,为了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宁县提供了税务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步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撑。
启动资金及稳定的资金链是创业公司业务持续性的重要保证。据介绍,2023年宁县推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3笔8083.4万元,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854.14万元。
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现场(央广网发 宁县人社局供图)
“我们知道资金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因此特别设立了创业基金,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同时,我们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为了降低融资成本,我们还与金融机构协商提供降低贷款利率的优惠,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者的意愿和积极性。”宁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说。
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利长远的工作。宁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沟通成本,破除潜规则,推行包联制、企业“白名单”“六必访”制等,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全天候服务。据介绍,甘肃玉洁雅丝日用化工公司,仅4天时间办完所有手续,从洽谈到开工仅用1个月时间。
就业工厂车间(央广网发 宁县人社局供图)
宁州臻品乡村就业工厂创办人袁忠刚是众多响应“回归经济”、返乡创业青年的一个代表。
袁忠刚创办的宁州臻品乡村就业工厂,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企业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我是宁县平子镇程家村人,早年在北京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在考察了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后,了解到宁县还没有从事核桃苗嫁接的企业,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袁忠刚说,如果招引政策好,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齐备,再加上政府全过程大力支持,创业就像拎包入住一样变得简单。
从“北雁南飞”到“群凤还巢”
办法好不好、举措实不实,企业的感知敏锐且深刻,并最终用去留、投资来投票。当下,返乡创业、财富成长的故事正在宁县不断上演。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凯是宁县“回归经济”的响应者之一。
2000年,20岁的杨凯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24岁创办第一家企业,从事包装印刷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从三人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企业,生产碳纤维自行车、网球拍等运动器材,远销欧洲等世界各地。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鸟瞰图(央广网发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匹克球已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并有望在2028年正式成为奥运项目,这项门槛较低的新兴运动,未来很有前景,此其一。宁县政府对回乡创业工作给予极高的重视,此其二。第三,作为土生土长的宁县人,也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家乡的繁荣添砖加瓦。”杨凯介绍,公司位于宁县良平镇良平村三组,占地15亩,投资500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3栋2500平方米,办公用房400平方米,员工宿舍300平方米。
工人正在制作匹克球拍(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据了解,该公司是甘肃省唯一生产匹克球拍的企业,产品主要与浙江阿迈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订单化合作销往巴西、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2023年,企业年收益达到150万元。2024年,企业又投资200万元,在平子镇建办分厂,预计产值达到100万元。
现任甘肃省香当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宁县香当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葛正龙也是宁县“回归经济”的支持者。
“我23岁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了,2017年至2019年在福建福州一家食用油加工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也熟练掌握了食用油加工的技能。在了解到家乡的‘回归经济’政策后,决定返乡创业,从事食用油加工。”葛正龙说道,公司现有员工15名,开发生产系列产品6大类15余种,年加工能力1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每年利润可以达到640万元。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
接下来,宁县将持续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系列行动,推行“一个企业、一名干部、一包到底”模式,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抓联系服务网络体系。指导企业成立联合党组织,筹备组建党建联合体,下派企业党建指导员,夯实企业党建引领助推发展工作基础。积极搭建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2024年计划新建办就业工厂20个以上,培育“小升规”3个。
“小工厂”兜牢“大民生”
目前,宁县就业工厂的发展已形成扶贫车间转型一批、精准招引建办一批、龙头引领带动一批三类扩张路径。同时,宁县以资金入股方式,建立乡村就业工厂与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累计为26个乡村就业工厂入股135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分红66.15万元。
一组数据成为“小工厂”兜牢“大民生”的最好注脚。
早胜日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各类电器电流保险管,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9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人。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长期稳定用工80人左右,高峰期可达150余人,年均发放工资达460万元,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吸纳入股资金89万元,年分红6万元左右。
甘肃省香当香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吸纳长年务工及临时性务工人员进入企业就业160人次,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2024年宁县乡村就业工厂分布图(央广网发 宁县人社局供图)
走进宁州臻品乡村就业工厂车间,数十名工人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一袋袋核桃正在被快速封装。
“家里两个孩子,老大11岁,老二7岁,老人身体不便,出去打工老人孩子无人照料,家里的重担只能全部压在外出打工的老公身上。2023年的时候我进入镇子上的宁州臻品工作,每年大概增收5万元,跟外出打工的老公比起来只少了一点。”宁州臻品乡村就业工厂生产主管周媛媛说。
在“回归经济”的推动下,宁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正在从传统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工人找工厂”变为“工厂找工人”,采取“师带徒”、现场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训300余人,把本地留守人员、农业生产中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不仅帮助群众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也培育了一大批产业工人。
今年40岁的陈兰兰在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工作了三个年头。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师带徒”机制(央广网发 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刚开始,我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与制造完全不懂,后面公司安排了培训计划,请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对一指导。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熟练掌握了整个生产流程,还能独立完成复杂任务。这个变化给我带来了收入的翻倍增长。”陈兰兰说。
同时,宁县择优筛选了一批条件成熟的扶贫车间作为示范点,大力开展乡村就业工厂转型认定。宁县劳务就业局局长刘建珍介绍,转型认定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升级,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还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也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增收。
在转型过程中,宁县探索出了“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家庭农场式、生产大户式、企业式”七种模式。
“居家式”模式通过企业向群众分配生产任务,群众在家中分散加工,企业负责回收,为群众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互联网+式”则是依托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家庭农场式”由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群众在田间地头务工挣钱,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这些模式有效带动了就业困难人员的稳定就业增收,为宁县“回归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 2024-06-23兰州市推行住房“以旧换新” 提供收购、委托出售及租赁三种换购方式
- 2024-06-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
- 2024-06-23天翼云中国行甘肃站活动在兰州举行 多项数字科技成果亮相
- 2024-06-23榆中县:万亩黄芪花海开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