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鹏: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范鹏
城市是经济、政治、社会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统筹“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努力实施好强省会行动,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城市结构内容复杂、要素众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空间,体现城市量级的是规模,而支撑城市生存发展质量的则是产业。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否形成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资源禀赋、突出文化特色、顺应市民习俗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关系着城市发展的全局。空间具有自然地理制约性,离开自然地理条件规划空间结构就会脱离实际;而过于拘泥自然地理条件则可能导致自束手脚。基于已有地理环境而又不被其所束缚需要战略眼光和空间想象力,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思想基础;立足现实而不满足现状是确立理想空间规模的前提,有理想而不理想化则是在现状上求突破的底线。我省在总体发展中确立的“一核三带”空间布局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规律,体现着甘肃自身的特色,而强省会的明确导向则为全省城市升级提质创造了引领条件,要进一步提升兰州市的首位度、贡献度和聚集度,增强省会城市的引领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力争使其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管理服务和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城市群是国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重要平台,要高度重视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与西宁等城市实现紧密链接、无缝衔接、精准对接,以兰西城市群为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互补分工、基础设施协调联建、生态保护同向联动、环境治理共同发力。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是由多种因素、复杂结构、特定功能和基础环境构成的社会大系统,如果前端有缺陷和问题,那么必然在后端引发一系列问题和麻烦。眼下,几乎所有城市共同面对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欠佳等城市病,大多是由于前端因素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前端入手,在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上同向发力、整体治理。具体到一个城市,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重因素来制定规划。“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规划首先要在这些方面着力,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而管理和服务的刚性基础是规划、建设,如果规划时忘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建设就很难体现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管理和服务也缺少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因此,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只有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才能规范有序;建设规范有序,管理服务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满意。同时,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升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是社会发展聚集度最高的区域,特别是现代城市集各种优质社会资源于一体,是区域政治、经济、科技、人才、金融、文化的中心。当下,我国城市发展中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靠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同时,城市发展动力不足,还有科技创新不力和文化动能释放不够的原因。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的要求,可谓切中要害。城市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就我省发展现状来看,重点仍然是推进规划、建设、管理、营商环境改善、服务水平提升、增强市民生活宜居度等方面的改革。要持续推进强科技行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用好用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搭建更多创新中试平台;发挥好兰白科技创新示范区平台等作用。兰州市在院士数、专利数和在校大学生数方面有一定优势,激发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是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方面,要切实发挥好我们的人才资源优势。兰州是黄河文化的高地,要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使大河奔流的进取精神、河汇百流的包容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建设幸福之河、打造黄河之都的斗志。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在城市工作指导思想上不太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存在“六重六轻”问题,即重建设、轻治理,重进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这些问题在我省、在兰州也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间。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需要我们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使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既相互交织、有机组合,又相对独立、有所区别;结合环境整治、存量土地高质量再开发,逐步实现职住平衡,尽量减少城市内部不必要的人口移动;注重城市各区域之间的有效联动,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使城市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生态的综合功能区,使市民更好享受生产之乐、生活之美、生态之韵,提高生活质量。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是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市民生存的人群共同体,城市发展需要积极集聚、充分调动、善于运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消解阻碍发展的消极因素,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设身处地体察民意、广开渠道汇集民智、全力以赴解除民忧。社会各方面也要立足大局、着眼全局,积极主动建设性地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当好主人公。同时,充分运用好市场机制建设,管理城市,更好服务市民。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共建共享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同市场、企业、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市,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作者为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
- 2024-06-07【黄河时评】为高考护航 为梦想加油
- 2024-06-06【黄河时评】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 2024-06-06【兰山论语】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 2024-06-05化解“就医难”从办好“小事情”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