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一泓碧水入画来

2024-06-06 17:0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仲夏时节,汭河泾川县城区段,平静清澈的水面宛如明镜,映衬着蓝天白云,轻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微波。人们漫步岸边亲水廊道,享受悠闲的“慢时光”。

  近年来,泾川县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为重要抓手,全面强化河湖治理保护,厚植人水和谐的汭河生态底色,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水平持续提升,人水和谐的画面已成为常态。

  健全体系 压实责任

  部门联动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着力点,核心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泾川县着力健全以“党政领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公众参与”为核心的河湖管护责任体系,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6条河流进行分级包抓,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总河长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靠实各级河湖长工作责任,逐步完善了泾川县河湖长制工作协调机制、河湖长制工作提示通报约谈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深化“河长+”协作机制,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目前,泾川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176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组织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协调联动、联合执法监管。积极发动爱河护河志愿者组织、乡村公益岗、“护河员”等群体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实现区域河湖管护全覆盖。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动,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长制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6名县级河长发挥“领队”“头雁”作用,乡村各级河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4400余人次,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相关问题41个。

  泾川县进一步完善了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机制,对巡河履职、问题处理、督办反馈等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具体任务,制定工作标准,确保落实到位。充分运用河湖长制工作提示及通报、约谈机制作用,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高效落实。坚持日常监督与年终考评相结合,营造比拼赶超、争创先进的河湖管理浓厚氛围。

  水岸同治 全民参与

  每到夕阳西下,汭河畔就成为附近居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景象,是近年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的写照。泾川县不断创新基层河湖管护方式,突出水岸同治、系统治理,同时多方宣传引导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截至目前,全县设立乡村巡河员150名、管护员150名、河道保洁员390名,有效解决基层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年来,泾川县不断巩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完成全县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及规模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数据复核和成果入库。精心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全面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河流健康评价均为健康状况。常态化规范化纵深开展河湖库“四乱”问题、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大联合巡查、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侵占河湖岸线等行为。坚持把河湖治理保护与造林绿化、流域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2021年以来,完成造林绿化11.8万亩,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76.43平方公里,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19个,创建省、市列和美乡村8个。随着河湖治理保护各项措施有力推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成为当地居民、外地休闲游客的打卡地。

  统筹推进 绿色发展

  “河湖长制工作的不断落实,有效推动了全县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县河湖生态环境水平,有效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泾川县河道站站长吕文华说。

  近年来,泾川县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目前完成泾河城区段、王村章村至完颜村段16.2公里市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深入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在泾河、汭河等重要河段安装视频监控52路。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扎实开展地下水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投资2.69亿元实施刘李河水库工程,多方推进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朱家涧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日常排污监测监管,县境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有力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碧波逐流层层浪,一泓清水入画来。泾川县通过持续强化河湖长制,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各项机制有效落实,一幅幅美丽幸福河湖画卷正在陇东大地徐徐展开。

  通讯员 李旭 杨树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