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4-05-24 16: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老板,帮我挑两个西瓜,还是我们本地的瓜好吃,又甜又脆,老人小孩都爱吃。”一大早,家住玉门市昌盛小区的张丽就来到早市上挑选西瓜。

  走在玉门的早市上,瓜果摊位的生意异常火爆,但什么什么水果最畅销,还属玉门本地产的人参果和小西瓜。

  西瓜、蜜瓜、人参果是玉门瓜果市场上的抢手货,也是玉门特色农业的一张金名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玉门的瓜果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片戈壁包围的绿洲也成为河西走廊上能叫上名号的“瓜果之乡”。

  然而,地处河西走廊干旱少雨、戈壁遍地的玉门,缘何成为小有名气的“瓜果之乡”?

  既有先天的优势,这里全年干燥少雨,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质的土壤和祁连山丰盈的冰雪融水保证了玉门产出的瓜果色泽艳丽、含糖量高、无农药残留。

  更靠后天的努力,这里建起了千亩人参果产业园,成立了万亩戈壁蜜瓜种植基地,同时根据南北市场需求,积极与省内外众多瓜果公司合作,引进人参果、蜜瓜、西瓜新品种70余个,引导农户实行错期种植,错峰上市,产品远销北京、广州、海南、湖南等地。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和全国领先的种植技术使玉门的瓜果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也让“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变身致富“瓜果乡”。

  苟兴文是玉门市清泉乡的一位农民,种植人参果已经有六个年头了,走进他家的大棚,颗颗人参果挂满枝头,清香扑鼻,令人垂涎。

  “今年种了两个棚,头茬大概卖了一万多斤,现在两个棚预计三万多斤,收益预计有十二三万,效益非常好,我打算今年再新建一个大棚。”苟兴文说道。

  让苟兴文信心十足扩产的是合作社还有乡里的好政策,农户的果子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现摘现发不愁卖,让他安心又省心。

  在玉门市柳湖镇富民产业园棚内,一排排瓜蔓整齐排列,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西瓜藏在绿叶之间,皮薄瓤酥、甘甜多汁的西瓜不仅甜了“舌尖”,也富了瓜农。

  西瓜卖得好,取决于上乘的品质,也取决于科学、巧妙的种植方法。瓜农们采用吊蔓栽培、人工传粉、膜下滴灌等高新技术,一改以往趴地种植的传统,让西瓜在空中生长结果。这样的种植方式,既避免了西瓜和地面接触生病,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证了通风透光,也让西瓜的品质上了一层楼。

  据了解,柳湖镇头茬“京欣瓜”“黄皮帅”等优质特色西瓜最近陆续成熟上市,预计每棚产量达2500公斤、均价6元/斤,可为群众增收25万元左右。

  除了西瓜、人参果外,玉门市还围绕蜜瓜、蔬菜、枸杞三个10亿元产业集群,建成全周期、全链条蜜瓜工厂和枸杞饮料生产线。同时培育5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枸杞、蜜瓜、韭菜、人参果等特色种植基地13个,通过“政府引导、园区示范、政策助推”等方式,引导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平均增长30%以上。玉门的瓜果撬动了“甜蜜”市场,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让农户在瓜果产业上过上了“甜蜜”的好日子。

  通讯员 陈元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