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兰州新区线

重走西北角丨非遗环游记

2024-05-02 09: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4月26日,采访小组走进兰州新区体验非遗文化,与兰州太平鼓、锔瓷和蛋雕“亲密接触”,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倾听非遗的传承故事。

  第一站: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甘肃的传统鼓舞,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早在2006年就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兰州新区的兰州太平鼓保护实践基地。队员们正在为“五一”假期黄河之滨的表演紧张训练。

  大旗一摆,两军对垒。旗手是表演阵的指挥核心,指挥旗的表演融入了武术中枪法的动作,前扎后戳,左右挥舞。

  这是演员表演中鼓打法——“骑鼓转身”,鼓在两腿膝盖之间四处腾挪,以技巧为主,更具花样趣味。兰州太平鼓的打法有低鼓、中鼓和高鼓三种,均融入了民间武术动作,与其他地区太平鼓相比更加威武雄壮,体现出西北地区民风的淳朴和豪迈。

  高鼓打法——“二起飞腿”。高鼓打花样,甩带抡挥,人鼓翻飞,难度最大。队员们使用的是男子鼓,鼓身高70厘米,重5公斤。

  太平鼓排练正在直播,有不少网友与之互动。近几年,兰州新区的非遗项目经常运用社交媒体“引流”。

  休息时教练正在给队员们讲解动作。为适应更多人群,太平鼓还制作了女子鼓和学生鼓,重量和高度上都低于男子鼓。

  第二站;新区锔瓷

  “锔瓷”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手艺,是把破损的瓷器像订书机一样用金属钉修复的技艺。2023年5月,锔瓷技艺被列入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廖敏龙是缮善堂锔瓷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正在为采访小组讲解锔瓷技艺。

  由于廖敏龙年轻时学习过精工技艺,他将錾刻、镶嵌、铸模、雕刻、包边、焊接等技艺和锔瓷融合,使得锔瓷的艺术性美观性得到大大提升。

  经由廖敏龙修复的瓷器与原器浑然天成,原本残破的瓷器得到重生,焕发新的光彩,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此作品融合了錾刻、镶嵌、焊接、包口、锉金银等复杂工艺。廖敏龙认为,将来锔瓷靠的不再是技术,而是文化、理解和设计理念,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其他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解。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廖敏龙正在用金刚钻钻孔。

  廖敏龙家中的作品墙。

  第三站:新区蛋雕

  蛋雕是在蛋壳上作画的技艺。2023年5月,同锔瓷一起,获评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刘财万则是代表性传承人。

  正在雕刻的刘财万。刘财万自幼喜欢美术,但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年轻时的一场大病使他行动不变,为了练习手部活动的灵活性,他开始在纸上画鸡蛋,不久后自学蛋雕。从2012年至今,刘财万在全国蛋雕比赛中屡次获奖,他的蛋雕作品逐渐为人所熟知。

  以人物为主题的蛋雕作品。

  刘财万创作所使用的工具和书籍。

  刘财万指导采访小组体验蛋雕过程。

  在社区的支持下,蛋雕逐渐进入课堂、走入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这项技艺。这是新安社区开设的蛋雕小课堂。(新安社区供图)

  (作者陈志浩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指导教师冯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侯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图陈志浩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