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兰州新区线

重走西北角丨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农旅“新玩法” 布局全链条业态

2024-05-02 09: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菌菇棚里“菇勇者”们体验采摘之趣,小小菜园里市民变农户扒翻种植,露营地游客观满天繁星。春游季,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创新农业旅游“新玩法”,立足自身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改造升级“菇勇者”“欢营营地”等生态农场项目,紧抓“春游经济”机遇。

  “菇勇者”们来了

  4月26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采访小组在西岔园区的现代农业双创基地和秦东生态农场看到,一大波项目“上新”争抢“五一”流量。

  在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的菇棚内,蘑菇的香气扑鼻而来,一排排菌棒被整齐地排列在几层立体“菇床”上,不少圆润饱满的平菇探出“小脑袋”。

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的菇棚内,一排排菌棒排列整齐。

  “看见已经冒头的、呈伞状的菌菇,这样用手轻轻一掰,就可以采摘下来了”,采摘工人王贵芳从菇床上取下一根菌棒为游客演示。

  兰州新区居民李女士带着孩子来采蘑菇,“揪下来的时候脆脆的,好像能听到‘啵啵’的断裂声,挺解压的。”李女士说。

  五一期间,兰州新区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菇勇者’为主题的特色高原食用菌参观采摘旅游项目。公司党群部部长晏博表示,“菇勇者”项目通过免费开设“农业小课堂”,向游客展示从传统农业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过渡,让游客了解到更具科学管理规范的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随后,还将对外开放菌棒生产车间及珍稀菌种百菇房,邀请游客近距离参观菌棒、菌类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

  生态农场推农旅“新玩法”

  生态农场里也开设了新项目。采访小组看到,平整的田埂把整块种植地分割出大小一致的板块,旁边立着的标牌上显示了种植品种,蔬果滴翠。

  这些菜地专门租给市民,他们自由选择品类,浇灌管理由农场负责,收成时农场也能提供帮助。“去年,我们菜园开放了90块菜地,没想到一开放认领,短短几周所有的地块便被一抢而空。”兰州新区秦东生态农场生产技术员尹静萱说。

“小小农场”俯瞰图。(兰州新区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针对没有认领到共享菜地的游客,今年我们还特别推出了公共体验田耕种项目。”尹静萱说,生态农场免费提供锄头、铁锹等常用农具,还聘请专业菜农指导,最大化保证游客的农事体验感。

  因地制宜拓展农场项目,让游客们能参与农耕、感受农趣,是生态农场探索农旅融合的路径之一。

  连片的采摘大棚在“小小农场”的另一侧。孩子们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逐一辨认大棚内种植的圣女果、玉女乳瓜等作物,并与家长们共同种植辣椒。从挖土坑、埋种苗到浇水,孩子和家长之间配合默契。大棚的外墙同样是“景点”,各种蔬菜、动物的卡通画让大棚区俨然成为一处绘画园地,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我们正在积极与兰州新区、兰州市的各幼儿园、小学合作,开展农事体验为主题的研学、采摘、观光等多位一体的亲子游项目。”尹静萱说。

  由于农旅项目广受欢迎,生态农场顺势引入了动物主题的鹿岛公园。采访小组看到在不远处的树荫下,篱笆院里,慵懒的小鹿们三五成群,悠闲地吃着草。胆大的孩子伸手摸摸小动物,嬉闹着合影。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种菜、喂养动物的快乐,对他们感受自然有很大帮助!”在“鹿岛公园”体验农趣的游客冼文华说。

  采访小组了解到,生态农场还将引进更多品种的鹿,扩大公园规模,提升服务品质,将传统的农业基地与旅游融合,打造能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多消费的旅游目的地。

  吃住游一体化 布局农旅全链条业态

  生态农场最深处的宝藏露营基地——欢营营地。正值梨花盛开的时节,营地内的梨花竞相开放,一簇簇,好似雪堆云涌。

  兰州市民魏先生正在营区天幕下准备食材。“我们刚从双创基地那边采完蘑菇过来,晚上打算烤点烧烤,再尝尝这里的特色农家菜。”魏先生说。他来过多次生态园区,“以前大约半天就能玩遍,现在项目多了不少,能留住人,喊上朋友们更有意思。”

  晏博表示,为了全方位服务游客,西岔园区实行立体化的保障措施。秦东生态农场将建成28房院落,连同星空露营区、锅庄广场等项目一起,进一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吃、住、游 “全链条”乡村旅游业生态布局,让游客的选择更丰富。

4月26日,采访小组探访西岔园区的欢营营地。

  目前,蘑菇采摘基地、小小农场、果蔬大棚、鹿岛公园、欢营营地等一系列凸显“农文旅”融合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都是西岔园区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的新模式。

  “西岔园区在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立足丰富的自然禀赋,推动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产业项目的发展和开掘,将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做到相互促进,协同共生。” 晏博说。

  (作者姚智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研究生;指导教师冯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侯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图姚智超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