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巧塑河州风土人情

2024-04-26 08:50 来源:甘肃日报

  河州秧歌舞龙

  河州牡丹

  花儿会

  黄酒酿造系列之一

  李萍 包蕾 严海萍

  一把土与一滴水遇见便成一团泥,一团泥遇着一双灵巧的手,便成了一件艺术品。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州泥塑是一种与临夏砖雕、河州木雕、古建彩绘一并流传于临夏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其特点是纯手工捏制塑造,主要包括捏与塑两类技艺。捏、塑完成后,还要进行施彩。

  河州泥塑艺术伴随历史前进的步伐传承至今。据史书记载,西秦时期,全国各地顶尖的雕刻工匠纷纷来此凿石刻像、捏泥彩绘,创造了后来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炳灵寺石窟。有心灵手巧者拜师学艺,与全国各地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家、雕刻师交流学习,泥彩塑技艺得以在民间薪火相传。在时光流转中,河州泥塑把多种技艺和文化融合创新,口传心授,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河州泥塑以当地黏性强而细腻的红土为原料,经过捶打、摔、揉等工序制成泥塑原料;加麦秆塑造大样,细泥、细沙加水,再加麻或棉花、糯米汁及适量蜂蜜汁等,使塑像完成后不收缩、不分裂。因其有历史、民俗、文化、审美等深刻人文内涵,受到各族群众喜爱,并在一代又一代民间泥彩塑艺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取得进步。

  2011年,常天平成为临夏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技艺传承人,因为酷爱泥塑,创作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作品,被誉为“泥人常”。

  常天平运用雕、塑、捏等技艺塑形,把河州古朴的农耕文化、多彩的田园生活、璀璨的民俗风情、乡土民居和生活场景等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三分塑、七分彩,塑是形、彩是神,泥是韵、色是魂。”

  在常天平的泥塑工作室里,摆满了惟妙惟肖的小泥人。“这些小泥人看着简单可爱,但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仅选泥就非常考究。”常天平对自己的泥塑作品越看越喜欢,也对泥塑艺术愈加热爱。

  他创作的泥塑《河州擀毡》展示了洗毡场面,塑造的两位擀毡匠形象活灵活现;《河州花儿》展示了临夏“漫”花儿的习俗,选取一对青年男女手拉手对唱的瞬间,把“漫”花儿的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农耕文化》系列,展示了播种、锄草、拔麦、搬运、摞麦垛、碾场、簸粮、筛粮、过风车、仓库储藏、搭草垛、犁地、耱地、耍秧歌等,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从这些作品中既可了解到农村生活和耕作的种种场景,又可体会到人们在庄稼丰收后闹秧歌时满足、喜悦、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既能观赏形态各异、个性十足、勤恳劳作的人物形象,又能见到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服饰、生产生活工具等老物件,俨然一幅幅农耕民俗文化画卷。

  而《东乡洋芋》系列、《河州古建》系列、《河州木匠》系列和《河州刻葫芦》《保安刀匠》《彩陶王故里》《炳灵圣迹》等,以写实为主,栩栩如生。在艺术形象塑造上,既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因此作品形神兼备、内涵丰富、空间感强、形象饱满、情趣盎然。

  《富贵一品彩陶王》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丰富多彩的制陶文化,巧妙地把彩陶古朴典雅之美、河州牡丹文化、天真灿烂的童心结合起来,童趣融陶韵,牡丹依古风,以历史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的表现手法,让人们了解临夏彩陶文化,诉说时代的发展变化。

  《百年黄酒·五山池》系列,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山池黄酒酿造技艺的制作流程,包括碾米、杵米、浸米、洗米、煮饭、拌曲、压榨、出酒、调酒等21道工序,用7组劳动场景、53个人物和榨厢、酒海、碓臼、碾子、风车、骡马等,展示古法酿造全过程。

  一件件泥塑作品,让常天平的人生充满妙趣,他的细致与耐心从小就显现着,而他的工匠精神,则与他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在儿时,常天平常会专注地看母亲一针一线地绣鞋垫,也从做木匠的父亲身上体会到了认真与严谨。“那时放学一回家,我就帮父亲做木工活。为了锻炼我的耐心,父亲让我削木钉子,我很高兴,也做得认真。父亲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始终影响着我。”

  凭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他潜心学习绘画技艺,1983年拜当地民间艺人——临夏州积石山县泥塑第五代传人戚永武为师,专攻民间手工艺绘画、泥塑等,后来又经多方求学、拜师学艺,广泛学习各种雕塑技艺,大胆创新,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特点。普通泥塑保存时间过久,表面会开裂掉土,为了让泥塑作品具有更长的生命力,常天平一直采用大火烧制工艺。2022年,他去景德镇参加研修班学习瓷釉烧制工艺,通过不断研究、实验,解决了泥塑长久保存的问题。

  从拜师学艺,迄今为止30余个春秋,常天平的人生与泥塑长依长伴。他创作的泥塑作品《中华工匠》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秧歌系列》在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荣获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入围精品奖,《夯歌》《农耕系列》《西北人家》《中华工精》等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这些年来,在创作过程中,常天平也注重传承人的培养。2017年,“常天平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常天平作为领办人,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员。他带着学员多次赴各地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艺术大展,以及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致力于泥塑技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图片均为常天平泥塑作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