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市静宁路小学美术课充满创意——做“银饰”画团扇 他们化身小工匠

2024-04-18 11:57 来源:兰州晨报

  原标题:静宁路小学美术课充满创意——做“银饰”画团扇 他们化身小工匠

同学们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银饰

团扇制作活动

  中国甘肃网4月18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纪敏)一张张绽放着银色金属光泽的锡箔纸,在一双双小手的精心创作下,经过卷、揉、剪、刻等流程,体现苗族传统文化的银饰作品,在一群小学生手中熠熠生辉。“我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银饰!”在兰州市静宁路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堂上,以品“非遗之韵 寻劳动之美”为主题的非遗创意设计,让同学们过足了手工艺人的瘾,也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营造典雅校园文化增添一份底蕴。

  1.创意“银饰”“匠心”打造

  苗族银饰很美,但它是怎么做的?“老师,这是苗族新娘戴的吗?好漂亮!”“老师,这个图案是有规律的。”“我也可以做出这么美的头饰吗?”

  在静宁路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堂,於嘉萱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传统苗族银饰之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展了一堂有趣的让锡箔纸变身“银饰”的课程,以锡箔纸为媒,用艺术审美拥抱传统与现代,使民族传统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上鱼贯而出,再塑经典艺术的无限魅力。同学们在了解、制作、探究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现银饰中蕴藏的美,同时萌生创造美的激情。

  课堂上,同学们的目光被闪闪发亮的银饰吸引,老师通过一段苗族银饰走秀视频,将同学们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於嘉萱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银饰文化,感受银饰之美,学会搜集合适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仿银饰品。同学们在不断尝试中,熟悉了用锡箔纸制作苗族银饰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剪、捏、卷、贴、包等方式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银饰,同学们的创作惊喜不断,女孩子爱漂亮,做出了精美发簪、项圈、手镯,一步一摇之间,传递着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热爱;男孩子爱帅气,设计了牛角头饰、刀斧,每一个样式,每一个图案,都勾勒出多彩的童年乐趣。“我用竹筷作为基础,再将锡箔纸包裹在筷子上,然后在上面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我做的是一只簪子,我就喜欢这种很有复古感的饰品。”四一班于沐栖同学手捧自己精心制作的簪子津津乐道。“苗族银饰有吉祥的寓意,所以我制作了一个手环,代表着团团圆圆,在制作过程中,我用卡纸固定了形状,然后将锡箔纸一点点捏在卡纸上,最后在手环上点缀上自己喜欢的装饰。”蒋亦忬对自己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

  有趣的课堂,新颖的教学风格,诠释着美术学科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让同学们在创意劳动与中华文化底蕴中传承非遗文化。锡箔纸美丽变身银饰,一件件精致的仿银饰作品,为同学们小学校园时光增添一抹珍贵的回忆。

  2.“小团扇”中的“大智慧”

  “—扇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扇”在中国人的文化字典里有着独特的意味,它不仅是借以扇风祛热的工具,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团扇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有哪些形状?带着好奇和疑问,在五年级的劳动创意美术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团扇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手绘扇子的制作方法等,随后又对手绘、装饰扇子的上色、粘贴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搭配、配色,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专属于自己的团扇。

  穿着汉服的同学们用一幅扇面、一支画笔、精美干花认真勾勒专心渲染制作,大家从笔法、填色、布局等团扇制作的基本技巧开始练习,逐渐摸索出制作方法。同学们在空白的扇面上勾勒出一个个轮廓,用缤纷的色彩填涂好一个个图案,再用干花镶嵌其中;还有的同学另辟蹊径,画出了不同寻常的蓝粉相融的梅花和富有国韵气息的水墨画。最后,老师邀请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的团扇以及创作故事,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

  “老师你看,我在团扇上画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蓝色的花朵象征着海浪,就像不被束缚的小鸟飞向了天空。”五一班的马心雅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创作过程。“我觉得创作团扇的形状或图案不应该被定义,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新颖内容,这样会增加团扇的创意性。”薄珺茹与老师交流想法。“团扇有很多形状,比如蕉叶形、梅花形、满月形,因为我是男生,所以选择了椭圆形,因为我学习书法好几年了,所以我将临摹最拿手的《乐毅论》写进团扇中。这就是我的团扇作品。”石伟杰展示着自己团扇上的书法作品。

  以扇展情韵,以扇润初心,一把把团扇不但在同学们手中描绘出心中美好的祝福,更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修养。随后,大家手执自己制作的精美团扇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一把把精心制作的团扇,色彩鲜艳、形态各异,似朵朵鲜花,争奇斗艳,又如扇扇窗户,洞悉学生心扉。

  “‘品非遗之韵 寻劳动之美’课程内容新颖,生活意味很浓,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制作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的碰撞,集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校将继续不断开发、拓展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相融合的课程,把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引进校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静宁路小学副校长崔承惠介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