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一张皮雕讲述的文化故事 ——记定西市市级皮雕技艺非遗传承人高重民

2024-04-09 09:30 来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曹艳

  一张皮革,方寸之间,却能让人领略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2000多年前的战国秦长城文化的魅力。

  在定西市临洮县,有位远近闻名的市级皮雕非遗传承人。

  他叫高重民,今年53岁,怀着一腔热爱,坚守30余载,致力于让皮雕技艺成为展现甘肃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腿上夹着制作牛皮卡包的工具,手持针线,专心致志地对卡包进行缝合……在高重民的皮雕工作室,他正在制作手工卡包。

  “皮雕虽然小众,技艺却丝毫不能马虎,每个部分都非常复杂。特别是雕刻,刀刀见功力、锤锤显技艺,木柄锤敲打着印花工具,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作品失败,所以在做皮雕时丝毫不能分心。”谈起皮雕,高重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20多年前,有着绘画功底的他开始接触皮雕。

  “制作皮雕的过程枯燥而复杂。简单的一个卡包,要经过设计、打版、改版、选料、雕刻、敲边、塑型、染色、缝线等十多道工序。”一如既往的坚持,让高重民的皮雕技艺日益传神。

  随着技艺的提升,高重民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在方寸之间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让皮雕工艺成为展现甘肃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临洮县历史底蕴深厚,马家窑文化、战国秦长城西起首、老子飞升地、貂蝉故里是当地的四张“文化名片”。“我要尽我所能地让更多人了解甘肃、认识临洮。”高重民暗下决心。

  找准方向后,他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多次绘画、反复调整,要让皮雕技艺焕发新生。他把马家窑文化、秦长城文化融进了皮雕技艺中,用细腻的手法、立体的纹理,让文化元素在皮革上绽放光彩,形成独具特色的皮雕作品。

  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题,制作手提包、卡包、挂件、摆件等皮制产品;以秦长城西起首为主题,制作“秦小兵”系列挂件;以临洮紫斑牡丹为主题,制作手提包、摆件、牡丹皮画制品。

  山海经系列手提包、敦煌飞天系列手提包、历史人物形象皮剪画等作品,层出不穷,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的皮雕作品,很快广为热销。

  三十余载一晃而过,从定西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到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文博会,再到2023年国际皮雕艺术大赛,高重民的皮雕作品走上了越来越大的舞台。

  2022年,临洮皮雕技艺被临洮县政府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重民被评定为县级皮雕非遗传承人,2023年被评定为定西市皮雕非遗传承人。

  高重民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大量发布制作成功的手提包、壁画、小挂件等皮雕制品和皮雕制作过程的短视频。

  他说:“文化就是要人欣赏,大家都可以通过抖音看到我制作的皮雕工艺品。”

  2023年,他吸纳20名困难妇女学习皮雕,免费教学。

  “对于我们来说,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挣点生活费,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能了解临洮文化,对提升自我也有很大意义!”在工作室工作的妇女裴书娟说。

  “皮雕的传承守护之路漫长。我会尽我所能,传承皮雕技艺,努力让皮雕成为传播甘肃文化的新名片。”高重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