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陇上窑”的前生和今世 华亭安口砂器制作技艺(下)

2024-03-19 08:32 来源:兰州晨报

  安口陶瓷工艺品——反弹琵琶。

  90后传承人袁奕在制作砂器。

  安口出产的砂器深受人们喜爱。

  始自周代,兴于唐宋,闻名于明代,在清代华亭陶瓷业已经成为当地家家户户维持生计的铁饭碗,如今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90后的袁奕在父亲和爷爷的影响下,三代人都成了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玩着泥巴长大”的袁奕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华亭职业教育中心陶艺专业任课。他将陇窑陶瓷文化制作工艺教授给一批又一批学生,只有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3

  在镇上的安口陶瓷展示馆里,我们终于欣赏到了当今工匠制作的工艺瓷:两只仙鹤陪伴的仙风道骨的广成子、和蔼可亲的观世音菩萨、嫉恶如仇的钟馗,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小动物,还有玲珑可爱的盖碗……不可否认,这些工艺瓷仍然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张富宽说,虽然说现在的安口陶瓷业已经是灿烂之后归于平淡,但不能掩盖它在工艺上曾经到达的高度。

  安口窑周边名窑瓷器的魅力的确难以阻挡,那么我们“陇上窑”存世的瓷器实物和残片呢?

  张富宽说安口的陶瓷业源远流长,他提到明代的两位名人来说明问题。

  一位是大旅行家徐霞客。不知道他是什么年间漫游到了华亭,只一笔就让华亭熠熠生辉,在《徐霞客游记》中,他曾提及华亭陶瓷业的源头“所烧土瓷自秦虞瘀父,为周陶正创迄今”。而另一位是大学者宋应星,他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陶埏》中提到华亭的陶土质地精良:“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门。”

  学者们根据遗址的考证、典籍的记载,这样梳理了安口陶瓷业的脉络:它始自周代,兴于唐宋,闻名于明代。

  大家都知道,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并为人们所喜爱,华亭的瓷器也应和着这种审美的趣味。

  北宋时,华亭的瓷器生产重点产区是在如今的砚峡乡。据说北宋天禧、天圣年间,砚峡的青瓷被当时的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献给了皇帝,成为供奉朝廷的贡品。

  明代是华亭陶瓷业较为兴盛的时期。特别是成化以后,官方更注重陶瓷业的发展,从而使华亭自宋代以后逐渐衰落的陶瓷又得到了复兴,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春,大将军徐达西征到了华亭,他让本县(今西化)人杨思道署理县事,召回了元代末年因战乱逃亡在外的民众一千多户,安抚万余人,使华亭陶瓷业又得到了振兴。生产规模发展壮大,制瓷技艺有了进步,产品品种有所增加。特别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后,窑场又从安口的杨家沟扩展到了砚峡,恢复了砚峡窑。在当地名人赵时春等人的协助力促下,在砚峡的雨亭沟东二里许的地方倡导居民烧制陶瓷,开挖煤炭。在那里建了一座陶神庙,赵时春亲自撰写了碑文。至此,华亭不仅成为全国六大陶土产地之一,而且也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陇上窑”。

  到了清代,华亭的陶瓷业发展变得缓慢,而且由细瓷生产衰退为一些民用粗瓷的生产,陶瓷业户们仅能维持生计。

  在华亭市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名动一时的安口“土青花”。两只安口生产的青花瓷坛,图案为手持花扇和仙桃的舞女。虽然号为青花,但整体的色调不明快,蓝色发黑,缺乏宝石蓝的透亮。但在华亭人眼里,土青花相对于名窑烧造,显得笨拙粗糙,但因烧制时间相对比较早,青花选用墨黑的深蓝色所绘,画风古朴怡人,线条流畅自然,造型优美和谐,最主要的是价钱较当时流行的其他名窑烧造的青花瓷便宜许多,便也深受人们喜爱。

  青花再土,也是我们的青花!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感情!

  “陇上窑”究竟起源于什么年代?安口窑属于磁州窑体系吗?“陇上窑”究竟确指的是哪处窑场?华亭历史上生产过青花瓷之类的细瓷吗?耀州窑的技术工艺对安口窑起过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一直在脑海中轰鸣着,但我们相信随着田野更多的秘密被发现,终会找到答案。

  4

  如今的安口陶瓷业迎来了复兴期。

  安口制瓷业中的砂器制作技艺, 2017年被单独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遗目录。安口砂器烧制风格独特,整个制作工序完全采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法,烧制的产品不仅内外光洁,皮薄质细,而且方便使用,物美价廉。华亭市根据安口砂器传统工艺技艺的特点,确定了10名主要传承人作为保护主体,为他们建立档案,保护窑炉、和泥、踩泥、制坯、上釉、烧制等传统工艺的完整性。

  传承人之一的袁奕,是一名出生于陶瓷工匠世家的90后,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安口,接过了祖辈的传承,学习安口砂器制作。“我大学选择了与陶瓷相关的院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大学毕业之后我决定将所学的现代美学理念带回来融入我们的地方陶瓷传统工艺,让我们安口窑的文化焕发一些新的生机。”袁奕说。

  在袁奕家中的仓库里,砂锅、药锅排列成方阵,整齐摆放,工人们在车间里聚精会神地工作。作为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代传承人,袁奕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他说:“华亭职业教育中心近年也开设了陶艺专业,我也在那里任课。在任课期间,我感觉学生对我们本地的文化非常有兴趣,对这个专业也非常热爱,在当下文旅融合稳步发展的进程中,我也希望我们的安口窑文化在扎根华亭这片热土的基础上能够走向全国甚至世界。”

  为了进一步弘扬陇窑陶瓷古镇文化底蕴,华亭市安口镇紧紧围绕“文化强镇,旅游兴镇”的总体目标,实施了集特色旅游商品街、特色美食街、特色民宿为一体的瓷文化艺术特色小镇景区建设项目。作为安口窑陶瓷文化元素最为鲜明、陶瓷工匠最为集中、陶瓷工艺最负盛名的古村落,安口镇高镇村日前也进入了国家住建部等7部门列入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陇上窑”文化记忆的重新复苏,也将促使高镇村瓷窑内的炉膛火焰重新燃起,让陶瓷历史在这里绵延永续……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