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琴:她的世界春意盎然
成玉琴正在制作布艺作品。
□本报记者 孙筱娜
王继发 文/图
从补丁到布丁,从缝补到布艺,是生活的样子,是时代的模样。从打满补丁的日子,到别样的首饰与摆件,半个多世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手工布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只能从零星点滴的时光缝隙中窥见它的繁复妙丽。
她是灵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布艺传承人成玉琴,以针为笔,以线作色,书写不一样的布艺人生。走进成玉琴的工作室,她正和学艺的伙伴姚小红为喜贺新岁制作“鲤鱼跃龙门”,打版、剪样、缝制,针线在她的手指间自如穿梭,老粗布通过她灵动的双手,被赋予了安宁吉祥的寓意和生命力。“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一项工作,把爱好当事业做,那就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成玉琴说道。
在成玉琴家里,到处都是她创作完成和正在创作的作品,电视柜上摆放着她制作的鲜花、盆栽,沙发背景画上挂着她编制的香囊,形态各异,继承了传统,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民俗味十足。谈起多年来制作布艺,成玉琴笑道:“不能补贴家用,也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对自己的精神追求是相当满足。”
成玉琴在传统技艺上大胆创新,为做出心仪的布质纹理,呈现更好的产品效果,她自己更是动手染起了布。“你看自己染的布,它的颜色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深有浅,做花朵的时候,有些花朵的根部是深色,边缘是浅色,有些花朵的根部是浅色,边缘是深色。根据染布的水彩,你就可以剪不同风格颜色的叶子或者花朵。”成玉琴拿起手里的布细细介绍,“只要能做好作品,我就不嫌麻烦,染布虽然繁琐一点,但是效果好呀,我就愿意这么做。”
工作台上布置出的各色布艺鲜花、项链、耳坠、胸针、各色动物、香包香囊,还有那许多特意为春节设计出的连年有余、鲤鱼跃龙门、五福贺春……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布艺作品俏皮可爱、活灵活现。
从领悟传统到创新选材,成玉琴力求每一件作品针脚整齐、配色清雅、自然生动,将自己美好的情感倾注到细针缝制之中,一针一线将色彩点缀于生活之中,让陪伴在身边的每个物件都开始有温度。
“发现美、观察美、探索美,把这个美带回家,做成一个产品,给朋友,给亲戚,给相熟的人送出去,让大家一起感受到这份美,对我而言就是享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成玉琴热爱手工布艺,为之坚持了半辈子,光阴在这丝线慢捻间,走过了二十多年。
为了将这份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成玉琴积极响应号召,在家免费为布艺爱好者教授布艺制作技术、参加各类民俗艺术活动,向更多人推广这项非遗。“我在家里免费给愿意学的爱好者传授技艺,就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的身边来,跟我形成一个团体。”成玉琴告诉记者。
看着一堆布料在成玉琴手中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充满灵动的布艺品,这份喜欢就注入了姚小红的内心。“好看又好玩,有种美的欣赏。”退休以后,有了闲暇时候的她随着成玉琴一起玩起了手工布艺。
2022年,成玉琴的手工布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整理图样,设计画稿,制作了一批传统布艺作品,成玉琴将布艺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一直要做下去,不仅我自己喜欢,现在喜欢纯手工的人越来越多,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成玉琴说道。
现代化,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安逸,许多和我们生活不是那么息息相关的东西也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身边。手工布艺历经多年,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机器时代的洗礼,如今又在人们对非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迎来了它的春天。
- 2024-02-07何霞:百日剪百龙 巧手贺新春
- 2024-02-05平凉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 2024-02-04赏古瓷雅韵 悟文化传承——平凉市举行辰龙新岁宋金元瓷器特展
- 2024-02-04静宁:城乡社火喜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