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芬芳沁润精神富足——嘉峪关市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原标题:文化芬芳沁润精神富足
——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绝不能缺少文化共有、精神富足。
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细致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一场场歌舞表演、非遗活动、书画展览丰富多彩;公共数字服务建设方便百姓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徜徉书海;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精彩不断……我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围绕文化共有,聚焦文化强市、文化树人、提升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雄关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公共文化推进有力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心系民生的幸福指标。群众不断攀升的幸福感得益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批批文化基础设施建了起来,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热了起来,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亮了起来。
目前,我市城乡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少儿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镇综合文化站3个,全市31个城市社区和17个行政村均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三镇建成标准化文化大院6个,“乡村舞台”建设行政村全覆盖。同时,结合总分馆制建设,在全市建成文化馆分馆3个,图书馆分馆16个、联盟图书馆2个、自助智能图书馆3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体育健身、文艺培训等文化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现在,公园广场歌声不断,舞姿飞扬;美术馆内书画作品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图书馆书香氛围浓厚,书海辽阔;各文化场馆内刺绣、剪纸、插花……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美育课堂、书法公益大讲堂、文化公益培训等活动丰富精彩……公共文化服务让城市增色,市民因文化受益,全市30多万人得到了文化知识甘霖的滋润。
文化惠民百花齐放
文化惠民之风持续吹满全城,各类惠民活动奏响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大合唱”。
功能拓展方面,持续推进公益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增设个性化服务,设立盲人阅览室,为残疾读者送书上门,为社区配送智能听书机,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打造“雄关大展厅”“雄关大讲堂”“雄关大舞台”“市民艺术学校”“书香雄关”等文化艺术普及品牌活动。建成丝路文献专馆、小人书主题馆、土筑酒店图书小站、公交图书小站,打造体现时代气息的公共文化空间。
服务效能方面,全面推广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的使用,建设了书香雄关APP,提供电子图书50万册在线阅读。各图书馆分馆与总馆建立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通行就近借还、一馆藏书各馆共享的通借通还服务。为市民提供线上广场舞培训、书画作品展、市民艺术大讲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等数字信息服务,推出“博看听书”“云图有声”“爱上简笔画”、好书推荐等特色线上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方面,利用“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全民艺术培训、文艺展演、非遗活态传承,开展戏曲进农村、非遗进景区、劳动者之歌书法美术摄影展、“我们的节日”综合文艺演出等特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国际油画写生创作展、长城沿线城市艺术交流展、文旅友好城市交流展、河西五地市书画联展、“当关城遇见钢城”主题文化展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素养。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如何将“软件”变“硬”,让文化的阳光温暖大众,我市理清“文脉”,明确发展目标。
突出“文眼”,丰富文化产品体验。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文旅融合创新产业链的功能定位,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紧盯游客多元需求,推进文化研学,重视文创产品开发,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休闲街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等级民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等纷纷成功创建,彰显了文旅发展的强劲生命力。
独树“文风”,乡村文化提质增效。坚持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品牌建设,挖掘乡村人文特色内涵,发展乡村旅游,盘活农房、农田、农产品等资源,大力推进特色、精品民宿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绘制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村规民约、经典诗词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 5 万余平方米,激发传统乡土文化创作活力。结合三镇各村特色,举办了“油桃采摘节”“梨花映雪.香遇石桥梨花节”“河口村首届沙枣花节”“野麻湾西瓜文化旅游节”“泥沟村生态旅游节”“长城村孙家原浆乡村文化旅游节”“安远沟村烧烤文化旅游节”“横沟民宿旅游节”等节会,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拓展“文思”,全力提升文化市场知名度。深入研究文化遗产品牌特色和市场价值,用活长城、驿使、岩画等元素,创新开发特色文玩、伴手礼、工艺摆件等产品。以建成的11个非遗传习所、8个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非遗工坊为平台,开发以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嘉峪石砚、芨芨草编扎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推进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扩大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抒怀“文采”,对外交流形式多样。与兰州一中、 庆阳一中 、张掖中学、平凉一中、武威一中、陇南一中等省内重点中学共同发起丝绸之路中小学研学联盟,举办河西五市旅游联盟联席会暨研学旅行资源链接会,启动三省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联盟等,整合周边优质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联盟建设,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嘉峪关”1号、2号动车组冠名开通,嘉峪关·酒泉机场改扩建复航,深化与高铁线路、航班目的地城市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节会、赛事资源及已形成影响力的铁人三项赛等活动,开展文化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美誉度,让文化产业共盈共享。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嘉峪关,文化自信根基深厚,文化力量润物无声,文化发展步履铿锵,踏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我市的文化事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辉煌业绩,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
- 2024-01-25嘉峪关:“暖心举措”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心过节
- 2024-01-25嘉峪关: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2024-01-25绘就嘉峪关幸福图景 打造新时代典范城市
- 2024-01-18王毅在参加嘉峪关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分团审议时强调:牢记职责使命 续写履职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