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绘就嘉峪关幸福图景 打造新时代典范城市
全民健身。
雪中关城美如画。
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为客商进出嘉峪关提供了极大便利。
酒钢集团参与完成的“二氧化碳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项目。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
嘉峪关连续两年被人民网授予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奖”。
文殊镇文殊村特色农业观光草莓采摘园。
陇鹏公司生产车间。
嘉峪关城区一瞥。
徐俊勇
“过去一年,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走在了全省前列,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极大提振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1月17日上午,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嘉峪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激励着30万雄关儿女的奋进之心。
——高质量发展交出优异答卷。聚攻坚之力、尽担当之责,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季度抢“开门红”,二季度拼“双过半”,三季度抓“大攻坚”,四季度冲“全年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中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全省前三,获得两次“贡献奖”、一次“进步奖”。
——城市软实力全方位提升。举全市之力、尽各方之能,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11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上榜城市。
——民生细节彰显雄关温度。怀为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及时回应群众的每一个诉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累计办理群众反映事项7.84万件,热线接通率达100%、事项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53%。网民留言办结率、满意度始终保持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被人民网授予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奖”。
(一)
2023年,嘉峪关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打造“六个典范”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迈出坚实步伐。
凝心铸魂 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3年,嘉峪关市委常委会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通过举办各类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轮训班,实现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市委常委会读书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保护传承长城文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化解信访积案。坚持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全市共开展专题研讨446次,确定调研课题426个,检视整改问题572个,新建完善制度236项,公积金中心周六延时服务等暖心做法得到广泛好评,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坚持“学研调训”一体推进,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得到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加速升级、发展动能强劲迸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狠抓项目 工业经济动能更加强劲
万象始更新,项目开新局。
2023年,嘉峪关市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89个,10个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4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累计争取到位国省资金25.61亿元,增长20.45%,争取资金规模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索通2.5万吨负极材料、新华发电电网侧独立储能、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陇鹏光伏组件智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6.17%,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规模、资金到位率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在酒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带动和有效支撑下,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3%,占全部固投比重提升到67.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总数达到7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钢、铝两大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优势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更加凸显。酒钢集团“三化”改造步伐加快,数字化赋能持续深入,2023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2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光伏发电总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93万千瓦,成为全省第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嘉峪关高新区蝉联全省优秀开发区“十一连冠”和优秀省级高新区“四连冠”,位列“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第82名,是全省唯一上榜园区。
系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987个政务服务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实现“零跑动”,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等95类证照实现“免提交”,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全省第一。组建城市发展集团,大友嘉能成功进入“新三板”创新层,市属国有企业当期盈利1.21亿元,营业收入增长20.65%,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全省市州评估中获得A级第一名。实施强科技行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3.26%,全省排名跃居第二位;4项科技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为嘉峪关市首次摘得特等奖。
融合发展 第一第三产业更加活跃
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铁人三项赛,长城马拉松……
一场盛会,一座城市;一种传承,一种超越。2023年,嘉峪关连续成功举办多项节会赛事,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让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嘉峪关这座城市的迷人魅力。
2023年,嘉峪关市牵头成立三省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联盟,形成“我到嘉峪关修长城”等10个研学产品,研学游已成为文旅发展新的增长点。深入实施“引客入嘉”战略,系统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全年旅游人数868.5万人次,旅游收入60.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13.2%和312.4%。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发放“嘉享券”9.6万张,开展各类促销活动400余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季度居全省第一,全年增长11.7%,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同时,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也是全国唯一以长城专题开展保护利用示范的地区。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2023年以来,嘉峪关市坚持因地制宜、高效统筹,乡村振兴步伐更加稳健。实施农业产业项目1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集中流转土地4.02万亩、同比增长60%,村均集体经济收入、村均经营性收入均居全省第一。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51家星级农家乐、33家星级民宿实现提档升级,河口村获评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成功创建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个省级和美乡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18元,同比增长8.5%,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
激发活力 幸福之城底色更加鲜亮
2023年11月24日,“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发布了第十七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嘉峪关市获得“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
“幸福”是对一个城市最高的褒奖。2023年,嘉峪关市推进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幸福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嘉峪关市改造老旧小区19个,惠及群众6757户,典型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主干道新华路提升改造工程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全线贯通,新建的两个人行地下通道以及嘉北第二铁道口公铁立交桥投入使用。
“嘉峪关”1号、2号动车组冠名开通。嘉峪关到兰州缩短至4小时以内,到西安实现朝发夕至。嘉峪关机场改扩建一期工程提前1个月复航,创造了西北民航机场建设和复航的新速度。
……
《嘉峪关市物业服务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物业服务更加规范有序。
优化提升机动车管理服务。除“一条路、一个商圈”外,全市公共区域停车收费全面取消;实行“首违警告”“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新措施,城市管理既具尺度、更有温度。
深化国土空间绿化行动,新增绿地面积470.17公顷,改造完成3个城市“口袋公园”和3条道路绿化景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1.03%。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3.3%,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7.48%,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财政支出的80%投向民生领域。18件省市惠民实事全部办理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583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004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761元、增长6.3%,绝对值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6个,新增学位1350个,学位增加数量为近年来最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获评全省唯一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结对关爱行动实现“一对一”全覆盖。
推进主动创稳、主动创安,创新运用“府院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一半以上停工、闲置商业和住宅项目实现盘活,涉众信访积案依法有序处置,最大限度维护了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54.3%的矛盾纠纷通过“一站式”调处方式在前端化解,城区人民法院立案数相对减少51.2%。电信诈骗案件数下降26.11%,刑事案件破案率为近10年最高水平。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分别下降40%、33.3%、50%、35.7%,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系列贴近民生的暖心举措和政策的实施,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二)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迈上新征程,嘉峪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着力打造“六个典范”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嘉峪关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实践路径。
打造产城融合典范 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共融,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嘉唐600万吨氧化铝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电解铝产能转移,同步提升铝板、带、箔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年内形成上中下游相配套的完整铝产业体系。
抢抓国家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政策机遇,推动“十四五”第二批500兆瓦光伏发电建成并网,陇鹏高端电力智能装备零碳产业园、索通7.5万吨锂电池高端负极材料、新华发电电网侧独立储能、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面放大新能源带动优势。
聚焦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大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建成新城草湖湿地国家A级旅游景区。盘活讨赖河两岸闲置资源,打造长城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系统开发长城、黑山岩画、民航嘉峪关旧址等资源,发展特色精品研学游。办好国际铁人三项赛、长城马拉松、世界青少年研学中国联盟大会等节会赛事,开展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依托建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推动国际智慧物流综合枢纽暨国际矿产品资源交易中心、中铁联运物流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建成T2航站楼主体工程,力争航线总数达18条以上。开工建设兰新线嘉峪关站改造、X304线提质改造等项目;实现S06酒嘉绕城高速全线通车。开展“消费促进年”行动,推动消费从逐步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高标准配置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康养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群众消费更便捷、更舒心。
精准对接国省政策,动态谋划更新项目储备库。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效应,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围绕钢、铝、核、新能源、文旅、通道物流等重点产业,紧盯“三个500强”、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强化跟踪服务、要素保障和激励考核。推动园区“以升促建”,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力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高新区创建标准。
打造地企协作典范 全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优化环境添活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休戚与共的地企命运共同体。
深化与在嘉重点企业合作。坚定不移支持酒钢集团创建一流企业,加快实施“三化”升级改造、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协同构建“绿色电力—绿色产品—绿色品牌”发展新模式。支持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打造“两轴三区”发展格局。强化与铁路、机场、金融、通信等各领域驻嘉企业合作,实现地企互利共赢。
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照“主业突出、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推动城发集团所属企业同类业务专业化整合,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确保市场信用评级达到AA级。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措施。深入实施“五转工程”,加大进阶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获取难、人力支撑难、要素保障难、财款回收难等问题。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广大企业家敢闯、敢为、敢干。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扩大数据共享应用范围,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持续开展“三减一优一提升”流程再造,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易贷”使用规模。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中小企业等领域,以高质量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钢铁新材料研发、民用核技术应用两个创新联合体规范高效运行。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
打造城乡一体典范 着力提升全域发展能级
坚持以全域城市化为路径,延伸城市服务,升级农村产业,优化资源分配,推动城乡携手实现共富共美。
坚持老城提质、新区扩容并举,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温度的中心城区。结合“城市体检”报告,精准开展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排水防涝、燃气管道等提升改造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便民服务设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扩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以建设和美乡村试点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村为突破,实施村级道路、村容美化亮化、村内公共活动场所维修改造工程,持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围绕“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实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肉蛋奶总产量持续提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万亩集中流转耕地实现高效规模化种植。实施嘉菏辣椒全产业链、戈壁绿洲生态庄园、种羊繁育基地等项目。发展精品民宿、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发挥工业园区联结城乡产业的平台载体作用,引导城市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下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家门口就业。
编制完成全域城市化发展规划,完善“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入市交易,有序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促进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全域城市化,推动城乡道路交通、绿化管护、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等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打造绿色发展典范 用心绘就生态文明画卷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让绿色成为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制定能源、工业、科技支撑等专项方案,全面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企业节能降碳,严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创建“无废城市”,推进冶金废渣、粉煤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化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林草管护和灾害防控,巩固城乡造林护绿成果。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完成机场路、嘉酒快速通道、体育大道等重点路段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城市“微绿地”,建设更多“口袋公园”。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大气“四类污染源”治理。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水生态安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价综合改革,优化城市供水结构,实施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打造全省节水型示范城市。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坚决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打造社会治理典范 坚决守好安全稳定底线
推进社会治理“八大行动”,擦亮“嘉和善治”品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优化调整社区网格,配齐“1+3+M+X”网格力量,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平台,推动群众诉求解决由“被动办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开展文明提质行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
健全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成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降低债务总体水平。强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监管,坚决防范流动性风险。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以更大力度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深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构建“打防管控服”五位一体模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打造民生幸福典范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指导、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岗位推介等服务。规范零工市场管理,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渠道灵活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市。支持逸夫小学建设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建成南市区中学、东安街区幼儿园、迎宾路小学教学楼,新增学位2385个。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成投用中医院门急诊楼、精神卫生福利院。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培育省级重点优势专科。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美术馆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建设项目,投用全民健身中心。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力度,提高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做好重点时段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推动爱心甘肃建设走深走实。健全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发展各级各类托育机构,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2024年,嘉峪关市将着眼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力办好7个领域15件惠民实事,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凝心聚力共奋斗,砥砺前行再起航。新的一年,嘉峪关市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