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激活“一池春水”鼓起“致富钱袋”

2023-11-01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车间机械飞转、田间粮果飘香、厂房人头攒动,金秋,华亭市河西镇人人心怀“致富梦”、个个怀抱“金果实”、村村脚踏“振兴路”、处处奔向“新生活”,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乡镇,如今村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正肆意展现着它的勃勃生机。

  “今年前10个月,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7.09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万元。”“数”说成绩,河西镇镇长李旭高兴的说,“如今,全镇7个村子村村有特色产业、个个致富信心十足。”

  据悉,近年来,河西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一村一策”,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小纸杯”托举“致富梦”

  固定资产陈旧、集体资源不足、启动资金短缺……这是以前的河西镇建沟村面临的窘境,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村里人最大的困扰。“村里有产业,集体才能有收入。”建沟村党支部书记包海军这样说,他决心要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建沟村党支部主动作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广泛征求意见及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选择纸杯生产加工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来发展。

  “我们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以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建办多规格纸杯厂,总投资158.2万元,盘活利用建沟小学闲置资产资源,改造生产车间、库房、展厅、管理用房及临时休息室,购置纸杯机生产设备4套,目前已经投入生产。”对于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包海军十分满意。

  生产线上,一个个精巧的小纸杯转动在流水线上,卫生的生产环境、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纸杯的“硬招牌”,也为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振兴发展助力增光。

  “撂荒地”种出“金果实”

  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巧打“特色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做大做活做优大棚果蔬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清退970亩的荒废苗木地,在新庄村搭建种植拱棚1500座、果蔬育苗115万余株、移栽果蔬苗650余棚,丰富了群众“菜篮子”;河南村精心打造“大豆—小麦—大豆两年三产轮作示范基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套种示范基地”,往日1443亩的撂荒地,今日变成了套种农作物的好良田,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保障了群众“粮袋子”;杨庄村“千亩小麦种植示范基地”收获后,翻地复种,种下了二茬农作物,变成亩产量1500公斤的白菜地,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效能,装满了群众“钱袋子”,让群众一年的辛苦忙碌有了回报。

  河西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引导村集体在特色产业增收上找出路、做文章、谋发展,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仿真花”扮靓“振兴路”

  在河西镇仿真花加工厂,数十名工人们戴着安全帽正加班加点的对原有加工车间及厂区闲置房屋进行功能区域改造,施工现场,焊花四射,机械轰隆,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馨香女人花,情暖千万家。”在河西镇,仿真花加工“小车间”,让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和身体残疾不便出门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也为壮大杨庄村村集体经济贡献了力量。

  “目前,我们联合市妇联、宁夏隆德花点新思仿真花加工制作公司对仿真花加工基本技能、机械加工专岗人员、全职就业人员开展了岗前培训,可提供30-50人全职就业岗位,能有效解决留守妇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河西镇人大主席杨海亮介绍说。

  “最多的时候,华亭市共有1500多名群众参与到了仿真花加工行列中,带动5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这次我们改造升级厂区,就是为了将以前简单粗加工转变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主要生产家居摆件、婚庆饰品、市政花艺、手工拼装玩具、教学模具等五大类1000多种产品,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将整合村集体闲余资金购置加工设备入股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仿真花加工车间负责人岳彩霞说道。

  “红灯笼”点亮“新生活”

  每当火红的灯笼亮起,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喜悦节日就即将来临,每逢新春佳节,河南村灯笼厂最热闹的时候就到来了。缝灯笼、穿骨架、贴金饰、安穗子……三五成群的女工动作娴熟,将一个个象征喜悦和团圆的灯笼制作出来,满屋喜庆的红灯笼,映衬着群众红火幸福的好日子。

  2021年,河西镇河南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过镇党委、政府在多方调研、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后,引进了灯笼产业加工制作项目,本着节约建设成本的原则,在河南村旧村部原有办公场地基础上改建成缝纫车间2间、制作车间2间、展厅2间、仓库3间,形成集灯笼配件加工、面料缝纫、整形晾晒、封口装箱于一体的灯笼生产流水线。

  “灯笼厂的建办不仅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而且带动了村里30余人就业,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余元。”河南村党支部书记荆小军介绍说。

  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上,河西镇,全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通过资源撬动、产业推动、项目带动,巧打“组合拳”,走出“振兴路”,激活了村子“一池春水”,鼓起了群众“致富钱袋”。

  通讯员 张小兵 杨晓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