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庄浪:“小宫灯” 照亮乡村振兴路
原标题:庄浪:“小宫灯” 照亮乡村振兴路
庄浪县宫灯产业园展厅内五彩斑斓、做工精美的宫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梯田之乡”庄浪粮丰果硕。
过去,庄浪县因梯田而名,如今,宫灯又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日,位于庄浪县水洛镇郭堡村的县宫灯产业园内,五彩斑斓、做工精美的宫灯琳琅满目,吸引了县内外游客、群众前来观赏购买。
探寻“小宫灯”背后的故事,还要从宋小霞说起。
宋小霞,水洛镇吊沟村人,是庄浪县丰农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庄浪宫灯产业的“领头雁”。
2019年,做着电商生意的宋小霞发现了灯笼制造业的商机,在吊沟村成立了庄浪县丰农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甘肃乃至西北第一家宫灯手工艺品生产工厂。
短短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丰农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县9个乡镇24个村建办宫灯就业工厂,并在平凉市崆峒区、崇信县,酒泉市瓜州县等地建立分工厂,与浙江义乌、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甘肃兰州等各大批发市场经销商签订供货合同。
“这些宫灯都是我们纯手工制作,目前,正在赶制一批订单,准备发往青海西宁。”从宋小霞的介绍中,能充分感受到她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骄傲与自信。
“带动留守妇女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是宋小霞深耕宫灯产业的初心。“目前全县年产宫灯500万只,产值达2000万元,可吸纳当地闲散劳动力1000人就近就业。”宋小霞说。
拉丝、印花、注塑……走进宫灯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员忙碌,印有“年年有余”“吉祥如意”“阖家欢乐”等字样的红绒布依次“登场”,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在组装车间,女工们串骨架、缝灯罩、拉金条,有条不紊地赶制着新订单 。
“现在生产宫灯除了布料从江苏进货之外,其他原材料都已经实现了本地生产。”宋小霞自豪地说。
“别小瞧这些花灯,这可是带领我们致富的‘领航灯’!”正在做工的吊钩村村民杨雪花,今年68岁,4年来在宫灯厂干得有滋有味,“在这每月能挣1800元,不仅挣了零花钱还离家近,干活的同时和姐妹们聊聊天,生活充实了,心情也好了。”
“宫灯厂采取计件制和弹性工作时间,姐妹们可以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除了照顾“老姐妹”,宋小霞还寻来40余名年轻人,以老带新、线上线下操办起花灯制作和销售,给宫灯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村集体的“家底”也更加殷实。
“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营、村社主办’的整体思路打造宫灯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投资1500万元建成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及展览为一体的宫灯产业园一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同时,采取村集体入股、联合租赁生产设备和企业自行筹建等形式,将村集体资金资产投入丰农公司,每年可带动村集体收益分红5万元,园区年产值达5千万元。”水洛镇党委书记姚思俊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近年来,庄浪县根据宫灯生产的种类和工艺,在宫灯生产核心区以点带面形成全链条产业,着力打造西北最大的宫灯生产基地。通过与丰农公司合作,解决了全县宫灯产业发展单一、市场份额小等问题,真正实现产供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及企业、群众、村集体三重收益,初步形成“一园一企24网点”的宫灯产业发展集群。
同时,庄浪县还出台多项举措扶持宫灯、马尾编荷包、庄浪毛笔、泥金纸织画等当地非遗项目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民间传统工艺品加工得以发扬光大,产品不仅在周边县区畅销,还远销浙江、四川、新疆等地。
庄浪县水洛镇宫灯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展示纸织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庄浪宫灯产业发展为杨雪花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工人正在宫灯框架上套装灯布。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董春辉 摄
现场展示钩编工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麦秆画作品展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 2023-10-26【甘快看】兰州新区首次试种小茴香获丰收
- 2023-10-26戈壁“风”景别样美 敦煌风电项目建设忙
- 2023-10-26【甘快看】平凉: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
- 2023-10-26【甘快看】武威:追光逐绿“风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