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静宁县威戎镇:隐没的犬戎故都

2023-10-24 09:1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原标题:静宁县威戎镇:隐没的犬戎故都

俯瞰威戎镇

威戎镇的清代古堡

  威戎镇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中心区域,全镇大部分地处葫芦河流域的平缓地带,整个河川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这里出产的苹果闻名遐迩。

  葫芦河,渭河上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于玉桥乡下范村进入甘肃静宁县北峡口,向南流经宁夏西吉,甘肃静宁、庄浪、秦安,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会。这条河因河床狭窄曲折,形似“葫芦”而得名,古称瓦亭水、陇水。就在葫芦河畔,有一座被隐没的古镇,在那里,历史曾留下深刻而神秘的笔触。

  历史上的西北,曾是诸多游牧民族的衍生地。而戎族,在这其中带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神秘。

  探寻戎族

  静宁县,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距离兰州约221公里。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力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

  静宁的历史非常久远,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商周之际为戎羌之地。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伐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周郝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之。秦属陇西郡。西汉时,在今静宁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

  葫芦河穿城而过,滋养着静宁这片土地,烧鸡与苹果是当地有名的美食特产。同样的,葫芦河水还滋养了这片土地之上的人和事。早在西周时期,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威戎镇地处静宁县中心地带,素有静宁“天心地胆”和“九州通矍”之称,为慑西戎长期骚扰,取“威震西戎”之意,遂名威戎。

  而想要真正走近与了解这段历史,就要亲身实地前往威戎镇。出静宁县城南下,我们一行来到了威戎镇。

  在威戎镇,葫芦河川流而过。

  阳光洒下来,葫芦河粼粼地泛着光,清透而晶莹。河谷里满是毛茸茸的芦苇,风过之后,与河水一起,摇曳着。弯弯曲曲的葫芦河,见证着这片黄土河谷丘陵之上的过往岁月。

  威戎镇,相传在西周和秦初是戎族人的国都。这里,曾有一座“紫禁城”,是戎族首领的皇城。那么,这座传说中的“紫禁城”,就成为记者此行的重要寻找之地。

  戎族溯源

  戎族,古代族名,又叫猃狁,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犬戎”之得名,倒有一些传说可以追溯。专家推测,应该是该民族的先祖以犬或狼为图腾,因而得名。在周朝鼎盛时期,周穆王曾经远征西部。“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汉书·匈奴传》)。这应该就是俘虏了以白狼、白鹿为图腾的部落,说明在华夏民族的周边,以犬或狼为图腾的游牧民族是大有人在的。到了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再到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自称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它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这里说的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因而,研究中国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帝小乙是商第21位王子。《史记》记载:“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帝小乙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丁即位。史书记载,从盘庚迁殷至纣灭的273年中,特别是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商王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对外不断用兵,扩大疆域。到武丁时商王国已经“帮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诗·商颂·玄鸟》)。当时,渭水上游,陇坂以西(包括今之陇西、天水),生活着绵诸戎、绲戎、翟戎等戎族(史称西戎)。早在夏、商时期就与中原有各种交往,且亦十分繁荣。

  当时陇右地区皆为戎人的领地,静宁时属成纪之地,自然也是戎人之地。

  戎族“国都”

  在威戎镇见到的第一处遗存,是位于威戎镇广场后的一处台地。这一处遗存,是一段残破的老城墙,以及一座形似堡楼的残垣。站在台地之下,仰望断墙,人工修筑的痕迹十分明显,层层黄土夯筑,因为废弃残破而长满了荒草。走近堡楼,可以看见当时修筑时搭建木椽的孔洞,还有很多手掌大小的圆形石块。

  可是,从坍塌的城墙断面来看,夯筑的城墙内部,并非早期的纯木质结构,更像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修建方式,这就对这段城墙的年代有了存疑。这段城墙与堡楼究竟修建于何时?它是否就是已经有千年历史的紫禁城?这个疑问在之后的寻访之中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说起犬戎族,人们的熟悉程度或听到的频次可能并不是很多,但是追溯犬戎族的历史,有两个故事一提起,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是烽火戏诸侯,另一个则是芈月与义渠王。

  周朝时,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之连年旱灾,使民众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而周幽王是个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反而重用佞臣盘剥百姓。大臣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便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女,起名为褒姒,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可是褒姒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开心一笑,想尽一切办法。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于是,就有了那个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桥段。

  最后,等到戎族真正来时,诸侯不再起兵护驾,戎族便一举攻下周王朝都城。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戎族的势力范围达到极盛,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王国。也许,威戎镇的“紫禁城”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

  数千年之后,如今的皇城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穿过小巷,我们来到威戎村。

  向周围的老乡询问,他们对于“紫禁城”都有所耳闻,说现在威戎镇卫生所与威戎镇小学的位置就是当年“紫禁城”的所在地。

  “紫禁城”地势高,面积不大,还不足10亩,是当时戎族首领所居住的皇城。“紫禁城”有东门,也叫土城门,有老人说年幼时,这个土城门还在。

  包围着“紫禁城”的是外城,面积有上百亩,是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外城的西边是威戎城,威戎城有南北两个门,城与城之间还有护城河。“紫禁城”内有地道,传说,当时大秦帝国覆灭戎族,一把大火烧了“紫禁城”,有些戎族人就是从地道中逃出留下了性命。

  千年往事

  都说世道轮回,生死相倚。

  犬戎大破西周,覆灭了一个强大王朝,自己也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电视剧《芈月传》形象地讲述了戎族灭亡的过程。占有今天甘肃平凉、庆阳,宁夏固原等地的义渠戎国首领义渠王,先是帮助芈月成为秦宣太后,最后却又被秦宣太后芈八子设计,在甘泉宫丢了性命。这也就意味着,曾经叱咤西北大地的戎族就此覆灭,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影视作品自然可以倾情夸张芈八子和义渠王的爱恨情仇,但戎族是否在威戎留有古城遗存还得认真探寻。

  村民们口口相传的“紫禁城”的名称自然是一种朴素的认知,而之前看到的断墙残垣,它实际上是清末时为了防止匪患,由当地大族党家牵头修建的党家堡子。

  除了“紫禁城”,在葫芦河畔,还有一座方城,同样也见证着这段历史。

  曾经是方城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片的苹果园与农田。要不是向导说明,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古城。

  方城是当年先民们的生活区,在方城的遗迹中有很多残碎的陶片。为了证明,跟随着向导下到河谷内,在一段看似分隔的城墙台地下,仔细地寻找。果不其然,在这段台地之中,还有部分的陶片紧实地镶嵌在土层中,从露出来的残片可以清晰辨认出有瓦当、有器皿,沿着这段台地走,在深草丛中,不时也能踢到些碎陶片。

  有了实物的佐证,继续沿着葫芦河南下。最后登上威戎镇南边的武家塬。高高的塬上,村落相间,果树成林。农闲时,塬上成了小狗们撒欢的天堂。都说戎族的图腾是狼或者犬,不知现在漫山遍野奔跑的小狗们,是否和这片土地上的戎族图腾崇拜有关?

  这片武家塬其实是一大片汉墓群,这片塬上埋葬着戎族的故事,也埋葬着这里的历史。

  在武家塬的后山,更是各类陶器残骸的园地,这里曾是5000多年前的窑址。戎族人占领这里之后,积极向当地的百姓学习,逐渐变为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烧制陶器,不仅仅是史前文明,在戎族兴旺的西周末期,这里也同样是人们繁衍生息,经济活动繁荣的场所。

  如今站在塬上,可以看见山下葫芦河脉脉而流,静默无声,将几千年前的往事,藏在了河水之中。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荆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