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科技良方”赋能“千年药乡”
原标题:渭源:“科技良方”赋能“千年药乡”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马富平
时下,走进渭源县新寨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一片片“白条党参”花繁叶茂、郁郁葱葱,药农们忙碌在田间,精心打理着一年的希望。从横亘的梯田到平坦的川塬,绿意盎然、香飘千里,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渭源境内土壤肥沃,素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和“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美誉。今年以来,渭源县锚定“抓特色产业强链,放大‘甘味’品牌效应”目标任务,建基地、强技术、延链条、树品牌,全力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标准化种植有特色,“道地”药材更“地道”
新寨镇是中国驰名商标“白条党参”的核心产区,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所产“白条党参”享誉中外,成为群众的“致富药”。
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让新寨镇田家岔村药农康佐荣尝到了“甜头”,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今年种植党参和黄芪达到50亩,通过基地带动,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产销对接都有了保障,药材质量更可靠,收入更有保障。”康佐荣自信地说。
渭源县以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抓手,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23年投资376万元建成党参、黄芪和当归有机药源基地3200亩;投入850万元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10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35万亩。通过标准化推进、科学化管理,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着力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预计年产量将达到11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
科技培训到田间,“传经送宝”到地头
在祁家庙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正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当归、党参等中药材“问诊把脉”,现场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药农“传经送宝”。
为加强中药材根腐病及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工作,县科技和农技部门积极邀请省市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祁家庙、新寨、会川等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就科学安全用药、中药材施肥及土壤改良、党参根腐病生物防控等技术给群众进行现场操作培训和演示,为全县中药材提质增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为农户送服务、送技术、送教学,切实提升了基层农技干部和种植户防治中药材病虫害的技能,全县中药材生产更安全、更绿色、更高质。”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蕊介绍。
精深加工延链条,“甘味”品牌显效应
在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各企业加工车间一片繁忙。佛慈红日年产配方颗粒1300吨的生产基地建成投产,甘肃药业集团圣源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发的党参葡萄酒、党参饼干,德元堂药业研发的面膜等系列产品全面彰显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内涵。
渭源县坚持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上做文章、求突破,持续放大“甘味”品牌效应,在9个乡镇10个村建成10个产地加工车间,大力招引工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完成标准化车间认证30家,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73家,工业集中区入驻46家,中医药加工业总产值迈向10亿元。
同时,深入开展“甘味”“陇货”等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渭源白条党参”“渭源药膳”区域公共品牌,培育“药食同源”生产企业7家,研发名菜名方、名茶名汤、康养保健等产品6类165个,完成产品备案24个。支持重点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已申报“甘味”知名商标企业5家、商标5个,公共区域品牌1个,产品价值链有效提升。
- 2023-09-18“定西宽粉火了?为什么?”
- 2023-09-18定西375吨马铃薯搭乘专列直奔泰国曼谷
- 2023-09-17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开幕
- 2023-09-16小土豆 大产业 好前景——定西市全力打造“中国薯都”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