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兰州新区:引“水”发力 万亩荒地变良田

23-09-04 16: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引来大通水,润泽秦王川。”自西而来一渠清水,生生不息润泽着秦王川大地。这几年,兰州新区从生态环境到民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水袭来生态美

  新区的绿,离不开水的哺乳。

  1976年引大入秦工程开工,2015年完成验收,工程建设历经39年,建成支渠以上输水渠线长达1265公里。供水区现有水库12座,总库容4321万立方米。

  “有了‘引大入秦’的水以后,我们搞生态修复就不吃力了。”兰州新区自然资源局地质矿产科科长杨浩东说。水润泽了干涸的土地使之重焕生机。水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窝窝井生态修复治理区、石门沟经济林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已初显成效。杨家沟、邓家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登县南北两坡区域改造等项目正持续推进。

  在新区各地,调研采访小组看到步步能见绿、处处可赏花。水阜河边的苜蓿,临港花海的马鞭草,百花公园的玫瑰,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丛……无论走在何处,城市的绿意自成一片海洋。

兰州新区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景色 兰州新区提供照片

  采访小组了解到,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完成生态修复土地超12万亩,国土绿化20多万亩,结合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业等农业项目及城市绿化,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8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36%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45.12。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步一景”的自然之美跃然眼前。

  如今,新区正在逐步探索更完善的绿化之路。“我们想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施规划,把生态修复的国土绿化,和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包括旅游农业整个都结合起来,以实现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空间减少撂荒耕地的水土流失区域和生态脆弱区。”杨浩东说。

  一渠之便保民生

  除了“引大入秦”水利工程,西岔电力提灌工程也对兰州新区供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岔电力提灌工程建有干渠3条、支渠29条,总长度272km,灌溉面积15.62万亩。其供水覆盖新区西岔镇五墩、四墩、中川、山字墩、火家湾、西岔6个村及水阜镇共计农田灌溉面积5.02万亩,所属支渠11条,长度85.6km。

  工程建成后,农村生活用水不再是难题,解决了新区3镇54村2.9万户11.8万人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实现了集中式供水工程全覆盖,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入户率均达到100%。

兰州新区经十三水系流经兰州新区百花公园 兰州新区提供照片

  不仅饮用水的问题解决了,令村民困扰许久的厕所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农村厕所多为旱厕,用以节水、增肥,但久而久之则会影响人居环境。“现在基本都是水冲式厕所。”中川镇赖家坡村村民李宏伟说,有了水冲式厕所,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夏天苍蝇变少了,家里家外都干净”。

  水是田的命脉。新区下辖的6个乡镇,皆因水获益。新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后,万亩荒地变良田,农民肚子吃得饱。

  赖家坡村村委会文书贺龙祖说:“我们现在还是用渠水浇田,要保证从春水浇到冬水,让农作物长得好。”也是因为有了渠水,赖家坡村千亩玫瑰田年年都能“喝饱”水,长势喜人。“这里种植的玫瑰耐旱,只浇一次水都能活下来。但是它喜水,我们每年只要给麦子浇水就会给玫瑰一起浇,所以我们的玫瑰花苞大。”贺龙祖说。

  饮水灌溉当属“雪中送炭”,筑池赏景则是锦上添花。在西岔镇陈家井村,农家乐西井小院门前修建出一汪小池。“以前不会建观赏性水池,想都不敢想。”西岔镇副镇长李正三说,以前连饮用水都难以保证,而如今借着各项水利工程供水的便利,村民们开始在审美上动起了创意巧思。

  节水增效强治理

  回望20世纪末的秦王川大地,满目皆是贫瘠与荒芜。一项项不畏艰难、穿山越岭而来的水利工程改造了自然、改变了生态。十余年来,水利万物而不争,荒地变新城。

  目前,新区已建成水库2座、生态调蓄工程2个、生态输水工程3个;完成已托管3镇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引大东二干渠新区段部分渠道封闭改造和石门沟水源地核心区围网建设;新建园区供水工程2处,改建各类输水渠道6条,保障了新区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气事业兴旺、环境优美靓丽的现代化新城用水需求。

  引大入秦供水领域已由单一的农业灌溉转变为集农业、城乡生活、工业、生态等多元化供水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供水工程。随着供水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化供水格局的构建,引大入秦工程跨上了发挥综合效益的新台阶,为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可靠稳定的水资源基础。

  现在新区的农业发展更注重节水。农投种植队大田种植事业部副部长王万涛告诉采访小组,公司管理的生态项目都采用滴灌技术,既保证了林木农田的用水量,也提高了利用率。“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我们要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王万涛说。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大面积浇灌用的都是城市水系布局沉淀下来的大通河原水。“以前用中水的时候要十几万水费,尤其用水高峰期费用更高。”兰州新区绿洲生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公园管护站职员贾璐说,而如今引用原水后,只产生电费,费用大大降低。有了高效节水的生态布局,未来湿地公园将继续开发4号、5号地块,同时扩充地下水系统建设。

兰州新区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面貌 兰州新区提供照片

  “玫瑰还要接着种植,它可以固水土。”贺龙祖说,村里玫瑰种了20年,土壤改良好不容易有成效,村民外出打工也不会撂荒家里的地,“农地浇水村里都有统一规划,大家知道久久为功,会继续守护好自己的环境。”

  (作者马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冯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侯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