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原标题: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甘肃网8月28日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记者 朱玲)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按照因地制宜切实提高项目区农田生产能力的原则,摸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办法,截至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6.6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好规划衔接,提高设计水平。科学编制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布局,重点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内建设标准偏低、设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粮食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对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高标准农田,逐步开展改造提升。通过不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科学合理留足设计工期,使规划设计单位有足够时间组织力量勘察、了解项目区内各种情况,有效避免仓促上马、临时安排和“催产、早产”情况发生。
选准选好区域,明确建设标准。在项目设计前,深入项目区实地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区域范围基本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充分听取村组干群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村水文地质条件、田块走向、水流方向及产业布局等基础资料,针对薄弱环节,配套设计管道灌溉、喷滴灌、管理用房等设施。在项目建设中,认真落实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工程质量监督,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负其责,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监理单位根据监理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有效开展现场监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规范建设管理,严控项目质量。在建设模式上发挥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作用,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确保程序合规、管理规范。在后续管护中,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突出村民主体地位,保障工程管护常态化和效益持久化。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理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竣工后,聘请第三方机构采取内业和外业分别进行查验的方式,对已完成的土地凭证、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进行全面复核,做到及时筛查和解决工程潜在隐患,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规范标准。
强化政策扶持,盘活土地资源。在稳定11.85万亩耕地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闲散土地治理,让“碎片化”的土地“成片化”,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目前,全市农村土地累计流转面积已达4万亩,其中累计流转至大户土地面积0.9715万亩,累计流转至村集体土地面积3万亩,散户流转面积0.0445万亩。通过组织符合条件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积极进行土地流转,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实现农村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推动结构调整,在坚持种植粮食作物、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广“小麦+胡萝卜”“小麦+辣椒”“小麦+豆类”等种植新模式,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较传统种植模式收益显著提升。2022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87万亩,总产量达到3.14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持续增长。
- 2023-08-28文化赋能新生活 嘉峪关市公共文化事业有序推进
- 2023-08-28刘凯调研抗旱减灾工作
- 2023-08-28嘉峪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2023-08-28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嘉峪关市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