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民族巷里的民族团结树

23-08-09 16: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7月10日下午,“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小分队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阜康市。在阜康市民族巷,一对维吾尔族新人正在一棵树前合影,这一场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七月的小城阳光灼人,下午六点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桑叶形成一道道光柱,掠过树上几颗新生的白色桑葚,洒在旁边的石碑上。

  石碑的正中间,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团结树。石碑的左边还有一行小字,上面刻着“此树由阿布都逊·阿不都于二零零零年载植”。

  树前立着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民族团结树”。

  民族团结树位于民族巷的东头,它的旁边是有着29年历史的交通宾馆快餐厅,这棵树和这家宾馆的快餐厅有故事。

民族巷中的团结树和石碑 刘晓雯/摄

  “爷爷定下的规矩,我们都在遵守”

  可能因为不是饭点,我们去采访时,餐厅里面只有一桌正在用餐的客人,餐桌上饭菜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是羊肉的香味。

  一个青年站在收银台前和坐在里面的女士交谈着,手指时不时指向厨房,像是在交代工作上的事情。他皮肤白净,一头干净利索的卷发,五官立体,眼神深邃,下巴的右边有一颗米粒大小的黑痣。藏青色T恤,浅蓝色牛仔长裤,白色的运动鞋,这是他工作日的日常穿搭。

  他叫阿莫尔丁·艾力,维吾尔族,阜康人,今年25岁。他是交通宾馆快餐厅的第三代传人,也是团结树栽植人的孙子。

  阿莫尔丁的爷爷和爸爸都去世了,2017年他大学毕业后,在叔叔和其他长辈的帮助下,开始经营这家交通宾馆快餐厅。

阿莫尔丁和他的叔叔 刘晓雯/摄

  快餐厅的特色是新疆菜,交通宾馆快餐厅的原型是交通宾馆,一楼是餐厅,二楼是宾馆。

  交通宾馆是阿莫尔丁的爷爷阿布都逊·阿不都在1994年创建的,起初只是个供往来的人落脚的地方,后来于1995年11月18号正式挂牌开业。

  那时当地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奇台县通往乌鲁木齐的高速路建成之前,交通宾馆门前的路——乌齐路(现在也叫准噶尔路),是奇台县和其他县区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该宾馆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类似于一个小交通枢纽,其名字也由此而来。

  交通宾馆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残疾人免费吃住。二是过路的旅客如果没钱吃饭住宿,交通宾馆免费提供餐食和房间。

  阿莫尔丁说爷爷去世后,他的爸爸也在坚持这样做,现在店传到他的手里,依旧如此。

  “爷爷为什么要栽种这棵‘民族团结树’呢?”我问。

  “为了让路人乘凉。”

  新疆因其高纬度和高海拔,云层少,太阳辐射很强。具有春秋短,夏冬漫长的特殊气候。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点,不管被太阳晒着的地方有多热,一到树荫底下,就可以很快地感受到凉爽。

  在过去,很多前往乌鲁木齐的车都会停在交通宾馆外边的路口等待乘客,大多数乘客会在这里等车。23年间,每逢盛夏,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桑葚树便为那些在此处歇脚的乘客带去一丝清凉。

  阿布都逊的民族团结树在夏天供游客们乘凉,他的交通宾馆在冬天为过路的旅客遮风挡雨。

  “有一条鱼,我重做了六次。”

  厨房里面,一个穿着厨师服的中年男人正在菜板前切菜,他正在为下一个用餐高峰期做准备。

  这位大厨叫隆延均,汉族人,祖籍是四川省,30年前从四川来到这里,在这座小城安了家。

  阿莫尔丁告诉我们,爷爷原本是阜康某事业单位的大厨,退休后开了这家交通宾馆,在这家店工作的员工,时间最长的是29年,最短的也有4年。

  而这位大厨,就是在这里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是阿布都逊·阿不都的徒弟,也是阿莫尔丁的“干爸爸”。

  “他是看着我长大的,就像我的干爸爸。”阿莫尔丁说着把他从厨房里面喊了出来。

  “师傅教了吃饭的本领,也教了做人的本领。”谈起师傅,隆大厨打开了话匣子。

  但是阿布都逊一直鼓励并且支持隆大厨在工作之余看书,隆大厨也在师傅的鼓励下写得一手的好字,而且隆大厨的孩子们目前也都读完了大学,在北京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隆大厨写在收银小票反面的两个字:慈善 马一飞/摄

  阿布都逊的店里收留了很多像隆大厨一样的外乡人,阿布都逊对他们照顾有加,不管哪个员工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

  交通宾馆给了隆大厨他们这些员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交通宾馆从创立之初到现在,没有拖欠过任何一位员工的工资,而且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坚持用现金发工资。

  阿莫尔丁解释说:“店里很多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手机上的微信支付等方式,他们不会用,用现金发工资,让他们把钱攥在手里,也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仅是员工,就是路人,真到需要帮助的时候,阿布都逊也会伸出援手。1997年,有一次当地发洪水了,许多户人家的地下室都被淹了,阿布都逊便带着家人和交通宾馆的员工一起去帮忙收拾东西,并且免费提供了三天的餐食。

  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去他们店里用餐,阿布都逊不仅免费提供餐食,还让员工把他送回家。

  “师傅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甚至他们家属的就业问题也给解决。”交通宾馆的很多员工是当地一些残疾人的家属。

  “师傅常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吃饱穿暖了,有余力了,能帮的就要帮。”

  在隆大厨的印象中,作为老板的阿布都逊是慷慨的,但是作为师傅的阿布都逊是严苛的。

  “我记得有一次,一条鱼师傅让我重做了六次。”隆大厨憨笑着回忆道。

  阿布都逊把食品安全和客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食材是否新鲜、咸淡是否适中、味道是否符合各民族人的要求......这其中只要有一项不达标,隆大厨他们就要返工。

  杯子里的茶凉了,窗外,几缕微风拂过,团结树的树叶被吹的窸窣作响。

  一棵结三种果子的民族团结树

  “为什么这棵桑葚树要叫‘民族团结树’?”我问。

  “爷爷和爸爸都是我们这边的民族团结模范,爷爷的店帮助了很多人。这个名字象征着爷爷的祝福,民族团结也是刻在我们每个新疆人内心深处的印记,所以才叫民族团结树。”阿莫尔丁边说边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他父亲给社区送温暖的照片。

阿莫尔丁的父亲(左三)正在为经济困难家庭送温暖,拍摄于2018年 图片来自于畅岁园社区微平台微信公众号

  桑葚树是阿布都逊在2000年栽种的,阿布都逊祖籍是吐鲁番市,这棵树苗也是从家乡带过来的。

  这棵树不是普通的桑葚树,是阿布都逊精心培育过的品种,树的主干部分,是三枝紧紧缠绕的枝干构成的,它能结三种不同颜色的果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它的果子是白色。

  阿莫尔丁说第一批果子是五月份结的,那一批是黑色的,等这批白色的果子结完,秋天会结黄色的果子。

  团结树多年来生长状况良好,也象征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守卫祖国新疆美好大家园。

团结树茂密的树叶与白色的果实 马一飞/摄

  交通宾馆的三代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2003年开始,每年汉族的春节、回族的开斋节或者是其他民族的节日,阿莫尔丁一家都会带着米、面、油等礼品为周围邻居送上祝福,直到现在,这项活动还在继续。

  阿莫尔丁现在也担任阜康市的政协委员,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家乡各族人民的幸福,他也表示会尽自己所能继续帮助困难群众。

刘晓雯(左)与阿莫尔丁(右)在团结树前的合影 马一飞/摄

  大概是到饭点了,餐厅里的人多了起来,阿莫尔丁帮我们把茶续上后,起身去招呼客人了。

  晚上八点多,洒在石碑上的阳光柔和了许多。团结树下,微风阵阵,坐着几个纳凉的人。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刘晓雯、马一飞,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侯志颖;指导教师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韩亮、王晓红,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白如金(兰州大学援疆干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