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朱家湾村的老人们:寄情田园山水 见证乡村振兴

23-07-27 11: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树影朝向东北时,在一间暮色笼罩的套间里,李彦福斜倚在落漆的桌子上眯眼轻睡,手机独自吼唱着秦腔小曲。与此同时,郑兰芳背对着太阳,绕出庭院,一遍遍检视着自己所种的一亩二庄稼地,不多一会,她的碎花衬衣已与庄稼融为一体,不见了踪影。

  “农村空气新鲜,环境熟悉,最重要的是呆在这里没有拘束,身心自由。”在被问及为何在子女纷纷进城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生活在朱家湾村时,老人们的回答相似且一致。

朱家湾村 唐仲熙/摄

  朱家湾坐落于兴隆山南麓,毗邻榆中县城,进城道路方便且快捷。但生活在这里的古稀老人,固执且坚定,他们放弃随子女进城的机会,心向故园,见证着乡村发展振兴的一点一滴。

展示画作的李彦福 唐仲熙/摄

  乐:我们要自己找乐子

  生活中有许多苦涩,但老人们也努力在平淡生活里找寻快乐,驱散寂寞,探求人生意义。

  “我老伴走得早,家里只剩我一个人,平时就养些花花草草、小鸟小鱼作伴。”郑兰芳带我们在院中的小花园漫步,逐个介绍她精心照料打理的石榴树、金钱树和竹子。植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郑兰芳小心地清理着杂草和枯叶,像对待孩子一般耐心温和。院内鱼缸旁还有一个鸟笼,里面住着两只身披彩衣的鹦鹉,老人说一句话它们就叽喳啼叫一声,仿佛也被主人热情健谈的气质感染。

  除了养花弄草,郑兰芳还喜欢爬山。“我们村南面的这座山我经常去,前几天我还去爬了兴隆山东山,进山主要是为了摘蕨菜和锻炼。”老人手指着高耸入云的远山,兴奋地表示爬山的爱好已保持了十余年,每一次进山都有新的乐趣。

介绍花草的郑兰芳 唐仲熙/摄

  李彦福家中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剧照,照片中花脸扮样的包公演员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这是我曾经表演时候的照片,我喜欢戏曲,尤其是秦腔。”人们都说唱戏,但李彦福认为秦腔不是唱而是“吼”出来的。他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发表在抖音上的各种“吼秦腔”的视频。令人意外的是,老人不仅会使用短视频软件,粉丝数还不低,点赞量甚至达到了两千多。翻看一则表演戏剧的视频评论,他自豪地说:“你看,他们还说我才华横溢呢。”

包公扮相的李彦福 唐仲熙/摄

  在抖音上,他将自己的精神生活展示给网友,画国画、吼秦腔、“耍大刀”……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李彦福带我们参观了自家的“兵器库”,收藏有戏曲表演的各种刀枪剑棒,他甚至还现场表演了一番耍刀动作。刀光闪闪,尽情挥舞之际,老人脸上也浮现出幸福的笑,老当益壮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展示舞刀表演的李彦福 唐仲熙/摄

  守:乡村振兴的“古铜镜”

  “我刚到这个村子的时候人们喝的还都是飘满泥巴和虫子的水,渐渐地才打了井,之后又通了更方便的自来水。”郑兰芳挪开院中一面塑料膜,向我们展示家中曾经为饮水而凿的深井,又拉了拉水管,欣慰地说:“这几年村里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还多了很多健身器材给我们这些老人锻炼。”

朱家湾村健身小广场 唐仲熙/摄

  近年来,通过实施市级美丽乡村和小康村建设项目,朱家湾村社道路、农田水利、村庄亮化、阵地建设、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这些便民利民措施的不断改进加上老人们本就蕴藏心底的恋乡情结,成为他们坚守在乡村,面朝大山,远离城市的重要原因。李彦福说:“这几年村里安装了水冲式厕所,清理了垃圾,做了绿化,生活方便整洁多了。”

大山脚下的朱家湾村 唐仲熙/摄

  时间在流转,乡村在发展,曾经被朱家湾这片土地哺育过的老人们目睹了这个村庄由破败到兴旺的历程。作为历史变迁的亲历者,他们饱经沧桑的双眼仿佛是乡村振兴的“古铜镜”,映照着这片土地进步兴盛的足迹。

  对大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来说,太多人是过客,而这些老人永远是坚守者。

与人闲叙的杨忠伟 赵心愿/摄

  “守在这里有时也会心急,但看到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人们生活慢慢变好,心里还是挺满足和幸福的。”杨忠伟扶了扶眼镜,欣慰地说。

  这也许是所有坚守老人的心声,也是他们对这个村庄的真诚告白。

  (作者唐仲熙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赵心愿、许浥尘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指导教师李晓灵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