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敦煌文博园:一梦千年咏丝路 十载砺剑铸根魂

23-07-28 11: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七月的敦煌,白天烈阳长照,沙海苍茫;夜晚霓虹璀璨,灯火辉煌。丝路古城沙泉共生,千年莫高盛景享誉中外,引来游人如织。他们纷纷踏上这块朝圣之地,只为目睹大漠戈壁的壮美、邂逅艺术巨典的瑰丽,与丝路文明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敦煌一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东汉应邵注《汉书》时,将这二字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寄繁荣昌盛之望。曾几何时,张骞的宝马在这里纵横驰骋,霍去病的梅花枪在这里横扫千军,玄奘的经卷在这里点化众生……回望千年,黄沙戈壁驼铃悠扬,见证了沿途商旅的互惠来往;烈日白雪长路漫漫,镌刻了文明互鉴的历史篇章。

  在艺术圣地莫高窟与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连线上,敦煌文化博览园采撷大漠底色,接纳历史蕴涵,融汇文化精髓。它巧借敦煌基因,铺陈中国历史恢弘画卷,又兼容中外文明,重现丝路繁华盛景。

“大梦敦煌”缂丝华服秀

  一身华彩,展大漠神韵;一幕繁华,承丝路气象。初秋之夜,美轮美奂的光影映照在沉寂千年的黄沙胡杨之上,撷取敦煌纹饰与色彩灵感的华服霓裳在现代光影中轻盈飘逸,引来万千瞩目。由“通经断纬”的方式织就的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这项技术在汉晋时期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如今又在丝路重镇敦煌再绽芳华。敦煌文博园作为缂丝华服大秀的展示载体,让传统服饰艺术重回现代人视野,实现了文化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的珠联璧合。这也是新丝绸之路上传统与文明交汇的典范,为丝绸文化的当代传承写下了绚烂诗篇。

  剥去科技光影的外衣,巍然于广袤戈壁里的敦煌文博园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它不事张扬,古朴敦实,最大程度保留了西北建筑的原始风貌,一抔土、一根木都保留着历史和自然的印记。敦煌文博园的缔造者赵秀玲所收藏的作品贯通古今,雅俗共赏。从她故乡陇南的栗亭砚到鬼斧神工的根艺奇石,从姿态各异的千年胡杨木到沧桑古朴的万方石磨盘,永恒伫立的博物馆群落收纳着经久不衰的特色珍藏。一条由三万方石磨盘铺成的曲径蜿蜒伸展,磨盘新旧不一,大小各异,有的粗粝残损、裂成数瓣,有的表面平滑、厚度均匀。石磨在以前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中不可或缺,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却随着时代发展而消逝。赵秀玲辗转全国各地收集三万余方,记录时代的沧桑巨变,保留中国农耕时代的珍贵记忆。

敦煌文博园里蜿蜒的磨盘之路

  作家马步升在游历敦煌文博园之后挥笔写下《三万盘石磨》一文:“石磨在这里集体亮相,无异于将中国北方农业时代的魂魄搬上了世界的舞台。留住传统不是为了滞留于传统时代,而是让现代更为丰富,让现代的脚步走得更稳当。”文博园里的磨盘之路,既是通向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的时光隧道,亦是赵秀玲致力于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她走出“陇上江南”,奔赴西北荒漠,辗转千里河山,让历史的根脉深植于新时代的高地,为后世留住悠悠乡愁。

来敦煌文博园见证沙漠英雄胡杨

  边关极地,大漠深处,孕育着“不死神树”胡杨,敦煌文博园里的胡杨山恰恰最为人称道。胡杨山上既有生机勃勃的胡杨树,亦有枝韧节硬的千年遗木,荣枯交织,生生不息。大自然将生命永恒的桂冠赋予了在亘古荒漠中生存的胡杨,赵秀玲收集胡杨木不仅仅因为它是大漠风貌不可或缺的元素,“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是胡杨向人类展现出的不屈于风沙的倔强与顽强。

  2012年,赵秀玲在敦煌的荒壁险滩选址建馆,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逐梦苦旅”。饮冰十年,热血难凉,面对困顿凶险她步履不歇,传承中华文化的赤诚信念化作金戈铁马,助力她一路克艰纾困,跨过漫长征途。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一切皆归因于她重现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寻觅中华文化根脉的朴素与豪迈。

  文化之旅向来都要历经凤凰涅槃或破茧成蝶的艰辛。赵秀玲常常于敦煌文博园建筑群前驻足眺望,仿佛在凝望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这种厚重鲜活的情感支撑她熬过栉风沐雨的漫长岁月。她聆听到用文化贯通古今、联通中外的时代呼唤,倾其所爱扎根这片土地,以澎湃的艺术热忱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构筑起了这座文化殿堂。

  十一年间,前赴后继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从天南海北集结敦煌,让一座座气势恢弘的博物馆建筑在960亩土地上拔地而起。敦煌国际美术馆、丝绸之路馆、中华根艺馆、佛教文化馆、彩陶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十三个主题各异的展馆形态不一、相映成趣。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将集纳丝路风情一条街、学术研讨中心、数字演示中心、大学生写生基地、国际房车自驾游营地等富有现代气息的功能性建筑。建成后的敦煌文博园将充分展示中外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以实际行动为敦煌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丝绸之路馆里梦回千年,见证古文明繁华过往;在佛教艺术馆里欣赏宗教艺术瑰宝,聆听梵音浅颂;在红色纪念馆里感受星火燎原,丰碑永存……敦煌文博园沿着历史脉络刻画中华文化的肌理,将用更富创新力的谋篇布局让历史文化与时代同频,和世界共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走过十几年沉寂岁月,敦煌文博园潜心沉淀,历久弥香,在西北大地擘画底蕴丰厚的文化景观。经历十余年韬光养晦,敦煌文博园要乘着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在延续千年的丝路圣地上开疆拓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敦煌文博园将浓缩历史的浩瀚尘烟,为古老的辉煌嵌上现代的璀璨光环。“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起来;将敦煌、甘肃与世界连接起来;将文化、旅游与经贸连接起来”是敦煌文博园的未来愿景。

  敦煌文博园无疑探寻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彰显着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勾勒出文化自信自强的崭新画卷。

  (作者代朝宁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高震为2021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郭翠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