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非遗传承人在敦煌:临摹古人只是进入敦煌文化的窗口
七月初,正值全国暑期游旺季,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人如织。景区内千年的流沙深泉和莫高窟内的满壁丹青让人惊叹,“堵骆驼”的词条多次冲上微博热搜。敦煌文化感召力强大,除了吸引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众多艺术家也选择在敦煌扎根,守正创新,壁画家青红就是其中一位。
在敦煌已经15年了
青红,山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3岁开始跟随祖父学画。
在山西,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村庙。“地下建筑看陕西,地上建筑看山西”,悬空寺、永安寺、佛光寺……多座著名寺观跨越百年乃至千年,仍在三晋大地伫立诉说。这些寺观和村庙,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壁画和彩塑艺术,也召唤熏陶了为数不少的工匠和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青红自然很早就开始关注壁画艺术。
敦煌的石窟壁画,绵延10个朝代,分布在492个洞窟,被公认为世界级的艺术宝库,广博精深。从山西到敦煌,青红找到了它们之间紧密的链接。
2008年,青红从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就来到了敦煌。刚到时,青红住在一个土坯房,一边画画一边带学生。敦煌市出台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后,青红便在敦煌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九色鹿艺术工作室。
30岁这年,在敦煌,青红下决心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研究生班深造。2021年,青红通过石粉彩绘非遗传承人认定。
在敦煌一待就是15年,并且还会继续扎根下去。“敦煌这座艺术宝库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一个壁画艺术家怎么能离开敦煌呢?离开敦煌也是带着敦煌出去,还要再回来。”青红说。
九色鹿艺术空间工作坊内景 李江萍/摄
临摹古人只是进入敦煌文化的窗口
如今,“以旧画旧”的现状摹写,和创新性色彩表达的整理性摹写,是青红这样的艺术家们对“如何更原汁原味地表现敦煌壁画美”这个命题的新思考。
有人曾经问青红,在敦煌那么多年,是不是只是做临摹壁画这样枯燥的小事。青红笑答:事情虽小,意义重大,“临摹古人只是进入敦煌文化的窗口”。
这个暑期,九色鹿艺术空间承接了50个研学团,这些研学团以青少年为主,每个团主题不一,有美术爱好者团、非遗文化体验团,甚至有领导力培养团。“每个人来到我们这里都要完成制作矿物质颜料、制作地仗、画一张敦煌壁画这三件事,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上手体验,他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敦煌文化,都能与自己目前的人生阶段、正在做的事情发生某种连接。比如懂得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美、什么是传统文化……”
学员作品展示 李江萍/摄
作为非遗传承人和独立艺术家,重要的是取舍
在石粉彩绘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认定环节,专家问到:你怎么保护它?怎么传承和弘扬它?这样的问题一定有很具体而微的技术答案,但在青红看来,重要的还是在懂得取舍。
2019年以前,青红在九色鹿艺术空间的南边大门用标志牌写到:请走北门。而在艺术空间的北边大门则写到:请走南门。即使有执着者敲门,青红也不会开门回应。
“那时候觉得只要埋头做好手头的事情就可以了”。青红说。2019年,一个在艺术空间学习过壁画的姑娘,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学习体验,获得了一万个点赞,“那年暑假,散客预约量直接爆了。”更多的预约订单,意味着艺术空间更好的经营状况,“首先要活下来!”
就是在那时候,青红认识到自己不能总待在自己埋头画画的舒适区,有时也要抬头看看。现在,九色鹿艺术空间和她本人,都拥有经营了多年的小红书账号。
前些年,有人找到青红,说有一个项目前期能投1000万,邀请青红和九色鹿艺术空间挂名即可,对一个小团队来说,这是巨大的诱惑,但青红婉拒。还有一些赚钱的机会,让青红完全成为乙方,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服务,却同时失去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青红敬而不纳。
今年,景区附近的民宿老板找到青红,说他们准备向住店游客推出认识敦煌壁画的体验式服务,希望得到专业指导,青红爽快地答应了。
“今年还谈了一个非遗传承基地的大项目,股东来自北京和加拿大,这个项目得到了敦煌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会给我们一片地。三年后你们再来,这个项目就落地了”,青红谈话的语调一直温柔坚定,说到这却难掩激动。
记者手记:
此次参与“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受益匪浅,我们用脚步丈量了敦煌和嘉峪关的部分土地,在西北的热土上,有文化滋养、有梦想生长、有生活滋滋作响。文化自信,正是在对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创新表达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内发于心,并有机会转化为滋养每一个中华儿女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对青红老师的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些重要问题一一被耐心解答,我们看到了作为独立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的不凡风采。让我们感动的是,青红老师还真诚关心年轻人:当同行的一位伙伴流泪表达了自己在当前阶段的重大人生困惑后,青红老师鼓励她不要焦虑,要积极去寻找那个清晰的自我,在无穷流俗之中站稳脚跟;要去寻找那个一生之爱的事业,“那个每天干10小时也不会觉得累的事情”;要做一块经得起锤炼和打磨的璞玉。
言犹在耳,青红老师是我们的榜样。
(注:应受访者要求,青红为化名)
(作者蒋欢、李江萍、黎红霞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研究生;指导老师郭翠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3-07-13【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苟坝会议:一盏马灯照亮中国道路
- 2023-07-13【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勇攀巍峨娄山关 铭记长征峥嵘史
- 2023-07-13【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古浪县西靖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解码乡村“共富经”
- 2023-07-12【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秦安线接力采访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