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敦煌月牙泉村首批牵驼户:两代人撑起鸣沙山驼运风景线

23-07-18 10: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鸣沙山驼运风景线 杨芸/摄

  下午4点零4分,敦煌鸣沙山气温36度。49秒以后,第二批骆驼队的第一位牵驼人已经牵着他的第一峰白骆驼走出了骆驼休息区。戴着面巾、脚穿本地手工软布鞋的牵驼人将在高温下再次开启40到60分钟不等的沙漠之行。

  在细密松软的沙漠中行走,脚刚着地,沙砾便没过脚背,往往用十分的力,才能走五分的路。碰上大风,黄沙被席卷上天,伴着滚烫的热浪打向沙漠行者,后者往往拉起面巾,保持原来的节奏继续行进。牵驼人需先拉着由5峰骆驼组成的驼队先上到东山顶,最后到走向距月牙泉300米的第二个红绿灯旁将游客放下。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几千年前,迎来了张骞、霍去病的军队,见证了玄奘西行,也承载着东来西往商户交易沟通的历史。鸣沙山延绵千里,撑托敦煌“明珠”莫高窟,也带动着坐落山旁的月牙泉村的发展——村里96%以上的村民组成了鸣沙山牵驼人队伍。

  清晨4点30分,12码的电动三轮驶向驼场

  “鸣沙山观日出,月牙泉等日落,沙漠中骑一次骆驼”,不少游客在出发前就做好了旅行攻略。鸣沙山景区每天上午5点开门,骑骆驼看日出的重任就交在了牵驼人手中。每天早上4点20分起床,出门把离家最近的14峰骆驼用绳子牵引好,打头的一峰骆驼的缰绳挂在电瓶三轮最后的挡栏上,稳定在12码的速度,牵驼人赵文龙往景区驼场驶去,骆驼们跟在他身后一路哒哒小跑。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最旺季从7月初开始,到8月学生返校前,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月牙泉村村民的驼圈大都打开,用电瓶三轮为主的交通工具牵着骆驼上班,“数驼小跑”的景象给未明的天色增添了生机。

  “去晚了游客看不到,让你赔他个太阳。”赵文龙说着笑起来。从7月初开始,除非碰上大风大雨天气停运,他能连续看上45天的日出。白天出发天还未亮,晚上回家天已经黑了,成为赵文龙生活的常态。

赵文龙讲述牵驼故事 杨芸/摄

  驼运自丝路打通始有千年历史,于敦煌有百年历史,于赵文龙一家有三十年历史。八十年代初,赵文龙父亲从事驼运,赵文龙说,“那时景区的骆驼才12匹”。2000年11月25日,赵文龙当兵三年后退伍,紧接着聘上莫高窟的安保工作。七年后,27岁的他辞职,接了父亲的班成为牵驼人。到如今,他已经从事驼运工作十五年,家里的骆驼从4峰增加到现有的18峰。

  赵文龙一家在月牙泉村最早接触驼运工作,如今已有三十年。“月牙泉景区的驼队从1983年开始组建,最初的驼运不成规模”,尽管当时年龄尚小,他仍记得驼运“由村民自发参与,只需要交上一千块钱的押金买到驼号,一年下来也就挣一两千”。驼号的规矩从那时传到了现在,越发规范。从戈壁滩上买回家的骆驼都得“上户口”,拥有自己的驼号。有了驼号,牵驼人才能养骆驼、带骆驼进景区,在经过专业培训后驮客。驼号不仅能自己养骆驼做旅游,还可以租赁,“为的是让每户人都有饭吃。”赵文龙说。

骆驼的驼号 杨芸/摄

  距离鸣沙山石碑近百米处的围挡院坝是骆驼驼场。牵驼人带着从购票口走来的游客到骆驼旁,待其踩上27斤左右的鞍后坐定。游客们腿搭在的暗红色的鞍布上,上面印着大大的黑色驼号,从几十号到几百号不等。

  八十年代初,景区的门票大概两毛,骑一次骆驼就要两块钱,当时的游客月薪收入大约五六十。驼运项目最初在鸣沙山景区运营的时候,村民还觉得牵骆驼是个不光彩的活。几十年过去,驼运、李广杏和客栈成为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敦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截止2022年5月,月牙泉村共饲养骆驼2300余峰,有驼舍436个,驼号648个,户均驼号2个。据中国日报,截至2023年7月,驼号已经增加到700多号。

  时代在进步,骆驼也要“现代化”

  牵驼人拉着骆驼往沙漠深处走去,流沙鸣响间,清透的驼铃声响起,古丝绸之路的画幅似乎重现。骆驼生性胆小警惕,易被惊吓。时代发展,驼铃声有了新的作用——帮骆驼屏蔽着景区内沙地摩托、观光直升机等景区项目发出的轰鸣声,以便更好地工作。

  骆驼要进景区驮客,从戈壁滩被牵回家算,需要经过半个月到一年时长不等的训练。一峰骆驼的工龄可以长达25年之久,赵文龙牵回家的骆驼一般在三到四岁。最初是约15天的脱敏训练,目的是主人站在面前能不感到害怕。牵回家10天左右,骆驼都会经历一个必须仪式——穿缰绳。一根木棍从骆驼鼻孔穿过,在两端套上绳后,用瓶盖将两端穿过拧紧,起到固定缰绳的作用。“穿上以后,骆驼不训练都乖三分”,这是作为训驼老手,赵文龙得出的经验。

骆驼鼻上套缰绳的木头 杨芸/摄

  在骆驼熟悉主人后,是进一步的脱敏训练,“景区有什么,就给它脱敏什么。”近些年妆造生意兴起,骆驼曾经没见过花花绿绿的飘带和衣裙都成为了它们的脱敏道具。“时代在进步,骆驼也要‘现代化’。”赵文龙说。拿着丝巾在骆驼的驼峰旁来回摩挲,飞天妆造的头饰和装饰也得准备,“我们骆驼圈里都挂着这些跨越时代的东西,为了让骆驼知道这东西不会伤害它。”。

  同样一瓶矿泉水落地,性格温顺的骆驼会不慌不忙地往前继续走,但若是遇到性格急躁的骆驼,眼睛立马瞪大,往一旁闪躲。为了避免这一下闪躲把游客摔伤,赵文龙用绳子套上一圈矿泉水,往驼背上一挂,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到处晃荡,“骆驼刚开始不适应,久了之后自然就不害怕了。”

  “骆驼脾气性格都不一样,没有一个说是跟哪一个很像”。赵文龙开着三轮到了骆驼圈前,指着驼色的688号骆驼,语气得意:“688是个急脾气,5岁,它总是桀骜不驯的,就算你让它一天走20趟,头都是抬得高高的,陌生人一靠近就很机警。”相比于驼色骆驼,白骆驼却少。“黑羊花马白骆驼”这三类是赵文龙眼中的“无用”动物。随后,他指着688号旁正趴在地上悠闲嚼着苜蓿的177号白骆驼说:“它就是小聪明,更喜欢驮女孩,女孩轻,要是驮上了个体重大的,就装作站不起来,要换人。”

177号白骆驼和688号驼色骆驼 杨芸/摄

  把游客们带进驼场,赵文龙会根据人的体型和年龄把游客送到每峰他熟悉的骆驼驼背上。如果游客需要稍加等待才能上骆驼,他会在一旁和游客介绍鸣沙山和敦煌的好吃好玩,安抚游客的情绪。他声音响亮,体型健壮,晒得黝黑,牵着骆驼走出驼场拍照时,他戴上了墨镜,大步向前。

赵文龙将驼队牵出驼场 杨芸/摄

  牵驼人们有自己的通道进驼场,不用刷证件,赵文龙说,“我们的脸就是通行证”。2018年,鸣沙山骑骆驼的人流量达到历史第一个高峰,“一天最多28趟,4个人来轮岗,微信步数能上四五万,有的最多一个人一天12趟。”虽然累,但大家觉得日子有奔头,就能吃这个苦,趁着旺季赚钱。

  依靠驼运,在家乡敦煌继续扎根

  17岁那年,赵文龙去内蒙古当兵三年,其余时间几乎没有离开敦煌,从莫高窟做安保开始到牵驼人,他一直围着鸣沙山工作。他从4匹骆驼到现在村里的骆驼大户,也从曾经的牵驼人变为了雇拥人,一趟走下来汗流浃背的日子他已经阔别了几年。

  2022年春季,配合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西线建设工程,月牙泉村共有168个驼舍需要搬迁安置。如今走进月牙泉村,主道两旁每隔几米就有个“骆驼小区”。骆驼小区由骆驼圈养区和饲料储放区组成,宽一米的水泥小道将其隔开,起预防火灾的作用。

骆驼小区 杨芸/摄

  驼运的工作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2012年结婚时,“家里面不欠账,我还能给媳妇买辆汽车。”赵文龙说,在村里大多数人都还买摩托车的时候,他走在了前列。今年的暑期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旺季,游客量比以往明显增多,“这个时间段,家里面有多少骆驼就牵多少骆驼”。

  鸣沙山的牵驼人和驼队从驼场出发,他们踏着看上去轻松的步伐和观光游客擦肩而过,大多人脸上戴着面巾或口罩,也有人短袖短裤,毫无保护措施地上阵。“走习惯了就和走在平路里一样。”虽这么说,同是一分钟,沿着暂时空旷的驼道,年轻人走上109步,牵驼人能走上125步,沙漠里沙质松软,看似几步的差距迈在这里,就是几米的距离。牵驼人的鞋大多是黑色的当地手工布鞋,“100块4双,200块能管一年。”赵文龙说,这种鞋轻便透风,还抗燥。

  近年高温天气频发,赵文龙说,牵驼人的口袋里会装上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碰上骆驼中暑,会及时牵去另一峰替换。更重要的是服务游客,大风刮起,地面的沙被吹打在驼队,往往马上就能听到牵驼人转身提醒游客一定要拉好鞍,戴好帽子和口罩,注意安全。

  赵文龙曾想过,要是把摔骆驼的场景拍出来给游客看,也许就没那么多游客觉得摔沙地也没事了。可转念一想,要是真的拍了出来,即便是极小概率事件,游客看了不敢来,景区的生意也会大大减少。既然视频拍不出来,又想确保安全,赵文龙只好频频靠嘴强调把好鞍、要坐好。“我们月牙泉村好不容易搞起来这么一个骆驼品牌,从我爸那一辈开始,一直到我这一代,用两代人打造一个品牌,历经30年,可不能砸在手里”。

月牙泉村 杨芸/摄

  就像每个公司年终会评选优秀员工,赵文龙也会在一年的驼运工作差不多结束后评选驼队中的优秀骆驼。“对它们的奖励可现实多了,”赵文龙说,“国庆节以后就把表现优秀的骆驼送到戈壁滩,一天啥也不干,就吃草。”

  月牙泉村的年轻人大多做起了线上民宿的工作,赵文龙却不担心后续牵骆驼没人加入。近年来到月牙泉村务工牵骆驼的人不断,也有年轻人仍在加入这个队伍。下午4点,他开着三轮往驼场驶去。在次日太阳升起前,紧跟在他身后的驼队哒哒的脚步声似乎传来……

  (作者杨芸、党新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研究生;指导老师郭翠玲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