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绘丝路文化 “朝圣敦煌”向世界传递出甘肃名片

图为4月29日,甘肃画院院长王万成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朝圣·敦煌”艺术工程的相关情况。戴文昌 摄

图为4月27日,前来参展的观众用手机拍摄展厅画作。戴文昌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9日电(王牧雨 陈劼) 百年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十年来,“朝圣·敦煌”系列展览展示了不同文化地域、不同艺术视界下传承敦煌艺术的多样面貌,生发出越来越具时代精神的活力和生命力。
近日,甘肃画院院长王万成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了“朝圣·敦煌”艺术工程的相关情况。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的相关情况?
王万成:我们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打造敦煌画派,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进行“朝圣·敦煌”的美术创作工程,到了2016年,我们的作品就到了中国美术馆进行第一次进京展览。当时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画家们组织人马进行集体创作,花了很长时间打磨出了4幅巨大的作品,非常好地将敦煌文化、甘肃文化展现给了首都的观众。
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朝圣·敦煌”的二期工程,也就是从2018 年开始。在今年年初,我们二期工程收尾,在我们美术馆做了一个汇报展,反响也非常好。同时我们的三期工程也已经启动了。
记者:“朝圣·敦煌”是不是也成为我们甘肃画院,或者说美术界跟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王万成:的确如此,“朝圣·敦煌”第一批作品从中国美术馆展出以后,又回到甘肃进行了汇报展,然后跟印度、俄罗斯、韩国、以色列等等很多的域外国家,也就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进行了巡展,巡回展览取得了很好很广泛的社会效应。
记者:就整个甘肃画院来讲,我们自己的美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我们拥有什么优势?相对于全国的画院来说,我们的特点在哪里?
王万成:我认为我们甘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除了海洋以外,我们什么样的地貌都有,包括我们的石窟文化、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等等;还有黄河文化,黄河就在我们身边,从兰州市区穿城而过;还有我们的彩陶文化、天水伏羲文化等。所以这是一个天然的美术家创作的一块沃土,有这么好的一块沃土,肯定还会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好的作品。
我们拥有这么多好的文化和素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敦煌画派,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是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后的又一张甘肃名片。(完)
- 2023-05-01解锁“优化市场营商”新模式 甘肃白银推行“一业一查”综合监管
- 2023-05-01丝路嘉峪关的“食尚赶烤路”:魏晋风韵香味浓 一把椒盐功夫深
- 2023-05-01胡昌升在陇南市调研时强调 做足“土特产”大文章 让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 2023-05-01凝心聚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