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聚焦2023全国两会·春天的答卷】甘肃:喜看“稻作”千重浪 现代农业著华章

23-03-05 14: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何星丑

  本网记者 何星丑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安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甘肃粮食播种面积4049.7万亩,比上年增加34.5万亩;粮食总产量1265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这是甘肃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200万吨台阶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创建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6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会宁、民勤、临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35个特色产业强镇。“甘味”品牌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设立3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启动“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675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张掖、甘南、陇南、临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成效突出……

  如今,在甘肃广袤的大地上,农业农村发展步履日益坚实,美丽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粮食安全从来都是“国之大者”。甘肃省坚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2022年甘肃粮食播种面积4049.7万亩,比上年增加34.5万亩;粮食总产量1265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这是甘肃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200万吨台阶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2022年,我省粮食生产虽然经历了极端天气等多重考验,但全省上下始终坚持农业生产,在春耕、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夏”、秋收等关键农时,季季接续、茬茬压实、环环紧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986万亩任务目标。甘肃,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夏粮生产贡献突出的15个省份之一,并通报表扬,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甘肃贡献。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甘肃是如何做到的?

  甘肃省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在召开的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春耕备耕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全面安排部署了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与各市州农业农村部门、省农垦集团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50万吨以上。

  在春耕技术指导方面,制定了冬小麦冬油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土壤墒情监测等系列技术方案,指导各地抓好春季田管。并召开耕地轮作试点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度视频会议、粮棉油抓点示范工作部署会议,下达中央补助资金9000万元,全力抓好粮棉油抓点示范及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时,督促指导各地抓好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坚持财政补贴、保险补充。兰州市通过重点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种粮企业发展粮食生产。仅2022年,各类支持我省粮食生产的财政资金超过55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有力保障了粮食面积的落实。特别是制定印发的《甘肃省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实施方案》,以小麦为补贴重点,让262.47万种粮农户受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应对今夏持续高温少雨对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省级财政及时下达农业救灾资金2500万元,完成夏播复种、补浇补灌,有效减轻了旱灾损失。

  坚持产业带动,推进乡村振兴。甘肃农业禀赋是寒旱,优势在特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通过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潜力,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和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设施蔬菜、优质苹果、优质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近年来,甘肃建成千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关键的旱作农业技术1500万亩、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马铃薯、玉米等亩产分别提高了约500公斤和100多公斤,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甘肃也由粮食产销平衡省转变为净调出省。同时,甘肃建成了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和马铃薯良繁基地,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每年外调马铃薯原原种超过6亿粒。

  甘肃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着力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区域优势农产品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围绕做好“调结构、优布局、强主体、兴科技、育品牌”五篇文章,深入实施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的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着力引进大型头部企业,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全省龙头企业3315家,总产值1500亿元。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总数已超过9万家,构建起产业链上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使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已创建7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持续打造蔬菜、中药材2个千亿级和牛、羊、猪、果、薯、奶6个五百亿级产业及10个百亿级产业大县,形成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种养规模迅速扩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6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897亿元,比2017年增长45%。

  从“只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机推动种地方式改变,甘肃省大力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引领农业全链条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全力争创高端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如今,高质量发展的甘肃省正催生着“智慧种地”的农业机械化大发展,机械化、智能化成为当今黄土地上的主旋律。

  庆阳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全市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71%,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85%。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全市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甘肃产的苹果个头大,品质好,吃起来脆甜,还有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统一标识的“甘味”牌苹果、马铃薯、牛羊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各种展会,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得到了外地客商的好评。

  “甘味”是在系统总结甘肃特色农产品鲜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甘肃特色农产品省级公用品牌,重新定位了甘肃农产品的整体形象。“甘味”既有兰州百合、苦水玫瑰等人无我有的“独一份”,也有岷县当归、渭源文县党参等食药同源道地中药材和定西马铃薯、武都花椒等人优我特的“特别特”;既有苹果、牛羊肉等人有我优的“好中优”,又有菜花、娃娃菜、莲花菜、芹菜等高原夏菜错季上市的“错峰头”。

  “打造甘味知名品牌,对接终端消费市场。”甘肃省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已经打造出了许多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外销势头强劲,销量持续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甘味”品牌叫得响,更做得强。2022年,“甘味”品牌携甘肃20个地方区域品牌入围2022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甘味”农产品已成为全国主要终端市场的招牌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甘味”、享用“甘味”,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客商通过生产和经营“甘味”获得收益、得到实惠。

  陇原多奇景,沃野著华章。如今,甘肃省正以团结奋斗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画卷,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甘肃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