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民乐:冬牧“秸”尽所能 释放土地“黄金效益”

23-02-01 16: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民乐县新天镇李寨村的田间地头借牧的羊群

  土地一年流转两次,春季耕作、冬季放牧,民乐县积极探索出春耕冬牧农业发展模式,使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这几天,在民乐县新天镇李寨村的田间地头,玉米秸秆密密匝匝,羊群在悠闲啃食玉米叶。来自邻县肃南县马蹄乡的农牧民张爱兵忙得不亦乐乎,刚刚在放牧点赶完羊群,又马不停蹄赶往圈舍进行装车销售。

  张爱兵从事草原畜牧业已经有很多年了,为了让自家的冬春季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每年一到初冬时节,他都会和同伴赶着羊群徒步上百里来新天镇租赁的玉米茬地进行冬季放牧。

  “来民乐县借牧虽然辛苦,但可以让自己家的冬春季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而相比冬春季枯黄的牧草,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更高,对牲畜的膘情有利,羊群可以安然过冬。”张爱兵介绍说。

  近年来,民乐县立足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昔日的小块条田地变为大块良田。随着“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的推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而秋收后的作物茬地,通过借牧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二次流转,秸秆也从“包袱”变成“香饽饽”。

  “全镇一年约7万亩土地进行春耕冬牧,春季水肥一体化土地租金可达1000-1200元,冬季秸秆出售每亩地收益可达120-150元,全年土地一亩总收益约1250元,更重要的事不仅多挣了一笔租地款,还节省了秸秆处理费,羊粪留在地里又成了有机肥。”民乐县新天镇李寨村党支部书记邵舜德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打破地域界限,采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春耕冬牧”不仅让群众收入实现了多元化,也让群众在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追求土地种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春耕冬牧工作一方面促进了土地高标准流转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在促进草蓄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较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冬季火灾隐患,做到了秸秆有机肥还田,真正做到绿色环保有机循环的新农业产业模式。”民乐县新天镇副镇长吴东如是说。

  作为种粮和土地流转大县,“春耕冬牧”发展模式的推行离不开该县71.5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70.55万亩的土地流转面积。2022年,民乐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小麦29.86万亩、马铃薯13.53万亩、玉米21.76万亩、杂粮6.43万亩,充足便捷的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农民就地焚烧造成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春耕冬牧’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一举解决存在多年的秸秆焚烧顽疾,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齐头并进,这才是循环经济模式的独特价值所在。”民乐县农技中心主任范宏伟表示,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全县各地广泛推进,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群众因此受益。

  通讯员 王晓泾 邓永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