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勇立潮头争一流 砥砺前行谱新篇
——2022年凉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光伏矩阵中的巨幅“马踏飞燕”图形。
凉州区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凉州区引进实施重通成飞大兆瓦级风电叶片智能制造升级等新能源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山镇居民集中安置收缩点。
凉州区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南部山区建成国家储备林1.11万亩。
绿色已成为凉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金奉乾
金奉乾
2022年,凉州区预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08元和19515元……
2022年,凉州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重大项目建设全速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一组组令人欣慰的数据,一项项催人奋进的成绩,记录着过去一年凉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果,展现了凉州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踔厉奋发的信心和勇气。
2022年,凉州区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推进控疫情、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保安全、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绿色底蕴更加深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治理效能显著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全新进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发展答卷。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凉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四强”行动为牵引,做足“五量”文章,全区经济运行呈现逆势而上、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成功入选“2022中国西部百强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度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产业,投入财政资金4.36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新建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153个,建成温室10381座8510亩,全区设施瓜菜生产规模、食用菌产量、生猪存栏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位,肉牛存栏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二位。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奶业2个百亿级和生猪、蔬菜、肉牛3个5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区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代表性园区。
——生态工业扩能升级。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8项,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伊利乳业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普安制药增线扩能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4户,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9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全力推进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建设,引进实施新能源及协同产业项目29个,开工建设光电项目9个180万千瓦,完成投资71亿元。重通成飞大兆瓦级风电叶片、特变电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文旅产业蓄势待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建设并即将投运,张义镇灯山村获批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凉州区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商贸服务业回暖复苏。千方百计激发市场活力,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0736户,累计达到82215户,增长6.37%。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政策措施,投入财政促消费资金710万元,推动服务业复苏回暖,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5.7%。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49个,17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理念,采取委托招商、节会招商、链条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4项,到位资金147.52亿元、增长28.22%。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490户4599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脱贫人口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搬迁群众后续扶持,投入中央和省市区衔接资金3.0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65个,认定乡村就业工厂37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84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整治撂荒地1.91万亩,完成粮播面积120.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71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大力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收模式”被树为全国典型。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345个,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村10个,开工建设集中收缩安置点11个,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安置875户,改造土坯房5454户。建设通乡镇三级公路22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208公里,改造农户厕所1263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300万元,探索成立5家乡村振兴公司,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粮站、供销社等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村均收入达到7.26万元。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凉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农户清洁取暖改造3000户,清洁暖炕改造5000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9天、优良率达到95.7%。加强重点涉水污染源监管,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2个地级和1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8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持续巩固土壤污染防治成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1.5万亩、修复治理草原22.68万亩。坚持向南部山区要绿、向沙漠要地,在南部山区建成国家储备林1.11万亩,东北部沙区治理及沙产业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压沙30万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启动全域美丽幸福河湖“五赋两转一打造”创建工作,杂木河、黄羊河、红水河市级示范河湖创建有序开展,石羊河全国美丽示范河湖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六大节水行动,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业节水面积达110万亩,创建节水型企业10户,建成城乡雨水收集利用示范点26个。统筹节水、蓄水、调水,西营五干片区调蓄水池蓄水运行,凉州区调蓄工程进展顺利。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坚决扛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战场责任,在补短板、提品质、强功能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内涵和品质持续增强。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49个11083户,新建续建市政道路10条,打通断头路8条,整治背街小巷48条,新建小游园9个,新增绿化面积69.2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66%。
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排查处置探头经营、高空置物等各类乱象问题2.9万个。加大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力度,新增停车泊位1.66万个。着力解决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总体登记率达到95.2%。探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13个住宅小区开展便捷出行“一道门”行动试点。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鼓励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有序开放地摊经营和夜市经营,设置临时经营摊点1040个,投放街景店车20辆,城市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63.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3%,省市区列为民实事全部办结。
——千方百计保就业稳就业。抓实抓细稳岗就业工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1.07万人,创劳务收入62.33亿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新改建城区中学1所、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2100个、园位1575个。持续深化“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全覆盖。
——深入推进健康凉州建设。成立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527个,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基本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全国试点获评“优秀”等次。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加强“一老一小”兜底保障,全力做好低保、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8076元和5268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区级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3元。
奋进开新局,同心谋新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凉州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三新一高”要求,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凉州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