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回望2022】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一派新图景

23-01-06 17:2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何星丑

  本网记者 何星丑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这一年,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呈现新图景。

  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寒冬时节,走进位于银鑫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座座设施暖棚映入眼帘,一垄垄西红柿、草莓、茄子、辣椒等时令果蔬成熟饱满。

  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平凉市崆峒区将探索绿色有机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通过产业园的建设,周边很多农户都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向分工更细的农业产业工人的转型,人均年收入增长了两万余元。

  武威市民勤县,隆冬时节,寒意正浓,日光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各类瓜菜鲜红翠绿,煞是诱人。据统计,目前,民勤县已累计发展日光温室4万亩,温室产品总产量达13.23万吨,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产业大县”。

  玉门市柳湖镇岷州村养殖园区,一个个现代化高标准养殖圈舍映入眼帘。“我们已在养殖园区建设了6个高标准牛圈,养殖有100余头荷斯坦牛,边养殖边建设,最终要达到年出栏量1000余头的养殖规模。”玉门市柳湖镇岷州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崇跃说。

  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稳产增产

  “以前我种的很单一,除了麦子就是玉米,收入也低得很,这几年通过大棚种植,收入越来越好了。我今年种的西瓜、西红柿、圣女果长势都比往年好得多,产量也高。”提起温室大棚,大庄子村种植户张建忠脸上写满了笑容。他告诉记者技术员上门给他“撑腰”,从育苗到种植,从水肥管理到防寒保温都有技术员“保驾护航”,让他对种植一点都不发愁。

  甘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

  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61岁的李宗席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看着一条条的灌溉路线走过田间地头,他满是“沟壑”的脸上笑开了花。

  “过去旱地缺水收成不好,”李宗席说,“旱塬上的日子除了旱就是苦。塬上的干旱截断了农业的命脉——水,让乡亲们饱受‘十年九旱’之苦。现在好了,就算是旱地也能变水田,水灌溉也通到我们家地里了。”

  “村上这几年对灌溉渠进行了衬砌,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了水资源。”马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列梅告诉记者。崇信县锦屏镇结合乡村振兴“六到村六到户”夯基活动,加强与水务部门的衔接,积极组织群众对灌溉渠进行清理维修,引导农户进行冬灌,为来年农作物稳产增收、农业增效做好准备。

  2022年,莫高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涉及五墩、新店台2个村,项目区共流转土地3481.77亩,涉及农户411户,流转期限为5年,流转费用由第一年每亩300元,逐年递增至末年达到每亩500元,种植主体主要发展玉米制种、小麦、大田蔬菜等产业。项目区农户除流转费收入以外,解放出的劳动力还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原有土地上打工挣钱,进一步扩大了增收路径。另外,高标准农田的实施,为推行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作业提供了便利,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效益。

  粮食丰收的背后,不仅有“良田”支撑,升级换代的良种更是功不可没。

  在庄浪县永宁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立育种创新基地,通过改良本土品种、引进49个新品种,促进马铃薯的优繁优育和迭代升级,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自主选育的“庄薯3号”品种,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7省56个县推广种植7000多万亩,“庄薯3号”也被确定为全国主食化产业中的四大推广品种之一,“庄薯4号”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庄薯系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60岁的黄永宏是庆城县南庄乡丰台村村民,他从2002年开始栽植苹果树,到现在已有20年的务果经验。

  “过去,我种植的果树以传统乔化栽培为主,品种单一,产量也低,种苹果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2013年开始,黄永宏乘着庆城县大力推广果树栽植新技术的东风,逐步更新栽种新品种果树,如今,黄永宏家的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1亩,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种子是农业“芯片”,要想丰收好,培育选好新品种尤为重要。甘肃注重将良种良技引进、推广、生产作为农产品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围绕特色种植业,积极选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提供最新、最优良种良技,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三产”融合发展,农民稳步增收

  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业产品交易会上,庆阳市以“瑞阳”为主的一批苹果新优品种亮相交易会,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参展商的青睐。据统计,庆阳苹果今年预计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91.2亿元,苹果产量和质量可谓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一颗小小的苹果,在庆阳爆发出了无限的潜力。

  2022年,庆阳市苹果产业按照现代寒旱农业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动苹果产业全产业链开发。

  同时,庆阳不断加强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指导创建市县级高标准示范园43处、2.27万亩,巩固提升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2万亩。并立足苹果生产环节技术需求,采取理论授课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市县累计举办培训班260余期,培训果农2.7万人。结合生产时令,整理编发果园管理技术要点,指导果农科学管园、规范务果。

  供应链是苹果产业链的基础。庆阳市坚持把贮藏加工作为提高果品附加值的关键节点,以财政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集中推进果品加工项目建设。

  2022年庆阳依托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新建苹果贮藏库8座、新增贮藏能力0.36万吨,累计达到303座,贮藏量57.98万吨。同时新上陇塬红、居立、正洋和庆新果业苹果自动分拣线4条,累计达到5条,日分拣能力达到1000吨。

  在庆阳苹果发展过程中,当地始终坚持三产融合思路,积极发展新业态,促进苹果产业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强县域”行动的关键。甘肃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以品牌建设为牵引带动“甘味”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努力实现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打造寒旱特色农业发展高地。

  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稳定安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

  老村旧颜成往事,美丽新居入画来。走进金塔县羊井子湾乡会水新村农房改造点,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农家新居鳞次栉比,白墙灰瓦令人耳目一新,处处呈现出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宜居新农村景象。

  “以前,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住土坯房,睡的土炕,一到冬天还得用柴草烧炕,现在真是大变样,地暖、水电一应俱全,洗澡、上卫生间都特别方便,周围还有广场、健身器材,没想到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提起刚住进的新房子,羊井子湾乡村民王进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庄的蜕变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如今在金塔县,像井子湾乡会水新村这样的新型农村,还有航天镇双城新村、古城乡古城新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这场美丽变革中,金塔县的各个村庄抖落了满身尘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金塔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以农房改造“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2022年,全县开工建设农房改造示范点19个1404户,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好房子、好环境、好设施是新农村的“标配”。今年,金塔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新改建自然村组道路39公里,绿色通道78公里,农村水、电、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供给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特色村庄不断涌现。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2022年甘肃省抓住用好政策机遇期,坚持规划先行,重点解决好村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改善乡村发展面貌、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