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文县:增强文化自信 赋能乡村振兴

22-12-13 14: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振兴繁荣之本,它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所以,文化自信从来不是不孤立的,而是存在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能让人们自然地感知其蕴藏的强大文化感召力。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指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增强文化自信,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文县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池哥昼、火圈舞、玉垒花灯戏、土琵琶弹唱等文化资源,加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保护,培育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43人,县级传承人191人。白马民俗文化瑰宝“池哥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县土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楼乡入贡山村、石门沟村案板地社、草河坝村、强曲村、新寨村,石鸡坝镇哈南村、碧口镇白果村郑家社等7个村社被列入了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对草河坝,阳尕山、石门沟、麦贡山案板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特色村寨及玉垒乡冉家村、碧口镇马家山、水蒿坪等生态文化旅游村进行重点打造,对铁楼古街、碧口古镇、哈南民俗村等古村镇进行了改造,相继举办了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白马人火把节、拜水节、采茶节、美食节、油菜花节等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活动。2021年成功创建提升文县白马民俗风情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县冉家山乡村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文县铁楼乡草河坝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同时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3期,培训乡镇文化专干群众以及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200多人,累计建成农家乐287家、农家客栈32家,涉旅从业4.31万余人。据悉,2022年截至4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包括过境游客)达18.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9218.26万元。

  繁荣乡村文化,富足群众精神。2021以来,文县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志愿服务进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幸福家园”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集中阅读等活动235场次,惠及群众4.25万余人;组织农村电影公益放映3741场次,观影人数8.73万人次;举办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6期;培育土琵琶三弦弹唱队36支、白马民俗原生态表演队16支、玉垒花灯戏民间剧团5个、民间广场舞队62支;成立土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洋汤号子等音协分会3个;为全县农家书屋、农村幼儿园小书架配送各类图书共10000多册;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1所,并启动了“书香文县·阅读周”全民阅读活动,更好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自信是文化振兴的体现,贵在养成,重在实践。今年以来,文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组织县文联及各协会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50多场次,举办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6期,创作文艺作品600余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送戏曲进乡村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120场(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4302场次、“农家书屋+”阅读集中活动400多场次,文县农家书屋阅读活动稿件在《中国农家书屋》微信公众号上刊发。深入挖掘白马文化、玉垒花灯戏、土琵琶弹唱等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引导鼓励和教育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今年,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累计培育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43名,县级传承人191名;同时,文县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被评定为“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

  文化自信,能让人们在美好的文化感受中享受有质量、有品位的,实现文化富民,更能促进文化小康建设加速。

  据了解,文县将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责任落实上持续用力,在创新载体上激发活力,在供需对接上精准发力,紧贴群众需求、着眼服务群众、致力凝聚群众,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迪心灵、惠及百姓、富有成效、群众满意,真正凝聚起强文化力量,助推生态文县绿色崛起,加速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

  通讯员 刘玉玺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