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一条“牛”产业 最“牛”致富路
“发展牛产业,大伙底气足,干劲足。”11月29日,虽然天寒地冻,但华亭市东华镇裕光村养殖小区,铡草、喂料、清理圈舍,养殖户个个忙得热火朝天。靠养牛过上好日子的张永乾更是细数起了自己的“牛”日子:“今年出栏了10多头,现在存栏还有60多头。”
华亭地处关山脚下,水草丰茂,牛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华亭是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被列为甘肃优质肉牛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市坚持把牛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小区(场)28个,培育万头养牛乡镇7个、千头以上养牛重点村35个、5头以上养牛大户2500户。”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王喜惠介绍说,“2021年,全市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02万头和4.42万头,实现产值8.6亿元。”
这些年,得益于市上对牛产业的大力扶持,像东华镇裕光村的张永乾、高红民、严吴亮,河西镇建沟村的李建军、李建杰、包海平等群众摘掉“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只要跟上政策走,‘牛’产业一定会让我们过上‘牛’日子。”尝到今年出台的华亭市红牛产业链链长制政策的甜头,张永乾养牛的信心更足,一门心思扑在养牛上,种植饲草,改良品质,牛舍里的红牛也个个毛皮油亮、长势喜人。
“今年,我们抢抓红牛养殖产业链链长制机遇,开展了‘育种扩繁、强龙延链、规模提升、饲草保障、品牌营销、绿色循环’六大工程,实施了红牛核心群培育补贴、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红牛嚼宰加工迁建、嘉禾优质饲草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22个,完成投资1.43亿元。”王喜惠说,“目前,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9.8万头,出栏达到4.09万头,产值达到8.18亿元。”
“要想牛养好,饲草很重要。”今年,华亭市大力推广实施“粮改饲”种植技术,共种植粮改饲料玉米、构树、苜蓿等优质饲草9.2万亩,全株青贮粮改饲玉米6万吨。既让田野长满红牛“好口粮”,也农户实现了丰产增收的“双赢”。
“集中养殖,环境好了,养殖省事了,关键是连长膘都快了。”李建杰是河西镇建沟村的养殖户,村上建起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小区后,他带头搬入,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华亭市以开展培育万头产业强镇、千头重点村、百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头养殖大户的“万千百十”行动为抓手,盘活现有养殖场区资源,新建改扩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引导养牛户“退户入区”,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养殖迈进。
“今年,我们共创建特色产业强镇1个、新培育养牛重点村6个、提升规范养牛专业合作社3个,巩固提升10头以上养牛大户1650户,新建改扩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累计达到35个。”王喜惠介绍说。
“平凉红牛品质好,销售快,价格高,现在成了抢手货。”养了十几年牛,换了好多品质,对比后,张永乾对平凉红牛赞不绝口。“在肉牛品质改良上,通过世代选育、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技术措施,扶持4家核心育种群企业繁育平凉红牛基础母牛400头,完成冻配改良本地肉牛7500头。”王喜惠说,“还将持续推行‘户繁场育’方式,落实基础母牛奖补政策,不断扩大平凉红牛数量,提升品质。”
从饲草提升到品质改良,从人畜分离到科学养殖,在发展“牛”产业上,华亭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领群众过上了红火的“牛”日子。如今,华亭呈现出人人想养牛、人人愿养牛、人人“犇”向致富路的“牛”图景。
通讯员 张小兵
- 2022-11-28会宁:特色养殖“蹚出”致富新路子
- 2022-11-28武都枫相:技能培训“长本领”群众致富“有门路”
- 2022-11-28金塔:温室大棚种出好“钱景”
- 2022-11-25崇信:念好“果蔬经”拓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