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宕昌哈达铺镇:红色热土药香浓 科技引领绘画卷

22-11-09 15: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宕昌县广大干部群众依靠特色产业发展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随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这片红色热土,正催生着一场园区带动、基地支撑、科技引领、加工增值、提质增效、土地“变革”——适合山区种植、单位产值翻番的中药材种植,发展势头强劲。眼下,在素有“千年药乡”美誉的宕昌县哈达铺镇郝藏村黄芪抗旱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里,药农们正忙着利用机械采挖、运送、晾晒,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黄芪丰产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县药材中心的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下,黄芪抗旱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哈达铺镇郝藏村指导建设的227亩黄芪抗旱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642公斤,平均增产148.3kg/亩,增产率30.1%。哈达铺镇党委书记王永刚说。

  走进华昌药材城市场内人头攒动,车辆穿行,一阵阵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药材大户陈志孝说,他每年都要收购加工几十吨当地药材,有党参、当归、大黄、羌活、黄芪等,一年到头都在忙。药材生意不分季节,可以一年四季做,只不过,忙碌的程度不同而已。由于收购的药材多,陈志孝和妻子每天都在药材城干活,忙不过来,雇了几个女工帮忙。在药材城,像他这样干了许多年药材生意的年轻人还有很多。30多岁的陈步俊就是其中一个。陈步俊也是当地人,父辈一直在做药材生意,10年前他开始学做药材生意,冬天做鲜货,春天做干货,一年到头都在忙碌。

  陈步俊在一大堆当归垛前接受我的采访,几个妇女坐在小板凳上低头分拣当归,按头子大小、分枝级别等归类,有的干计件工,有的干小时工,手法熟练的能挣100多元。牟冠珠、车平桃2人是当地撮布沟村人,在镇上租了房子,陪孙子念书,顺便打工挣点生活费,一天下来,一般能挣100-150元,她们年龄大都在30——50岁之间,在药材城打零工,既照顾了家庭,又挣了零花钱,日常的生活费用很宽裕,一个个笑脸如花,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很满足。

  这几天,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劲东风,宕昌哈达铺镇玉岗、郝藏、上下罗等村的农户们正在驾驶大型机械采挖中药材,机械经过的地方,通过抗旱栽培技术种植的党参、黄芪便从土中“翻跳”而出,挖出来的药材还需经过筛选等步骤才能进行售卖。

  产业兴,百业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农村今后的发展绘就了新蓝图。近年来,哈达铺镇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商业重镇、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宜居城镇,提升了城镇品位和档次,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虽然前期持续干旱导致中药材一定程度减产,但药材品质高,产量高、价格也比往年高出不少。今年宕昌的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琦昆农业公司董事长高建军告诉记者,企业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协议种植、订单收购、提供工作岗位等有效举措,保障中药材质量及种植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建成中药材专业市场11个,组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个,全县从事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贩运的大户达到5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

  通讯员 刘国庆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