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浪尖上的黄河摆渡人
新华社兰州10月1日电(记者崔翰超、张睿、何问)要进出甘肃小黄湾村,过去只能靠一个渡口,走一条水路——横渡黄河。
秋意渐染千层叶,河水也被秋日照得金灿灿的,渡船“黄湾一号”在河面来回穿梭。72岁的“老船长”祖发荣看着河中摇摆的船只,回忆如河水般涌入脑海。
“我在这渡了一辈子船。”从15个羊皮袋的羊皮筏子到型宽9米的摆渡船,祖发荣是筏子客也是船长,但他的一生都离不开“黄河摆渡人”的名号。
祖发荣在渡船上帮忙渡河。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祖发荣家住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小黄湾村。一面环水,三面环山,黄河水哺育着这座位于西岸的小小村庄,但几百米宽的河水横在了那,这头是家乡,外头才是广阔的天地。
生于斯长于斯,祖发荣从小就水性好,年轻时是能在黄河里游几个来回地“浪里白条”。
从太爷爷那辈起,祖发荣家里世代都是摆渡人。16岁那年,他也拿起了船桨,在浪尖上做起了营生。
羊皮筏子是当时唯一的渡河工具,遇上河水湍急或者旋涡,难免摇摆不定甚至发生事故,但村民们没有别的选择。为了拉粮食出去卖钱,为了外出打拼,为了过上好日子,只能一次次渡“险”而过。
“那个时候就怕挨饿,渡船也能赚些钱。”农忙的时候,祖发荣一天能用羊皮筏子渡河二十几趟,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羊皮筏子不仅让村民渡过了天险,也帮助祖发荣一家度过了苦日子。
1998年,第一艘小渡船下水,祖发荣也成了一名船长。
小渡船时常会卡在水里靠不了岸,祖发荣只能蹚水把乘客一个一个背上岸;村里谁家要是晚上有个急事,只要站在村里喊一声,他必定一路小跑冲到船上,送人过河。
如此的担当让村里无人不服祖发荣,他自己时常开玩笑“要不是书念得少,我早就当村主任了”。
就这样,祖发荣在黄河上来回往复,直到2013年因年龄太大而退休。
今天,渡河依然是村民最习惯的交通方式,行驶平稳的“黄湾一号”代替了经不起风浪的小渡船,船舵后面也换了新面孔。
渡河的工具在变,摆渡人在变,不变的是追求好日子的心劲。
过去,小黄湾村都是种不了的坡地,一栋栋土房子间只有狭窄的土路,一遇上降水量大的时候,渡船停摆,村民只能守在家中;如今,庄稼在大片平整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外界的公路接通了村里的硬化路,河景无限的小村子还搞起了乡村旅游,祖发荣也跟着开了一间农家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渡船载着乡亲们渡向希望的彼岸,迎接游客们感受河边的乡愁。
“现在的日子好得很,你看村里的大枣、桃子熟了都没人摘,放在过去早都打完了。”祖发荣说。
目前小黄湾村村内耕地面积已达2000亩,现有硬化道路17公里,村内已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3户,存栏生猪800多头,养羊1000多只,自主经营性产业和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据了解,平川区现有合作社达405个,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
摆渡中的渡船。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斜阳晚照,涛声依旧。“日子越过越好。瞧瞧,现在渡船上的车和人一样多。”祖发荣说。
- 2022-10-02【甘快看】面对面|樊锦诗:心归处是敦煌
- 2022-09-30披荆斩棘迎黎明 ——中共皋榆工委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 2022-09-28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刘汉朝他的“警务包”里装着乡村群众新期盼
- 2022-09-28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