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天水张家川县:让“一碗面”飘香幸福路

2022-09-17 16: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本网记者 张振宇 宋芳科

  “做好一碗面,幸福一座城。”这是张贴在张家川县职业技术中心餐饮培训教室醒目位置的标语。

  9月16日,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开展的“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天水张家川县,了解基层人大代表在张家川餐饮店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

  张家川县群众擅长餐饮业,全县37万群众,有10万人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开牛肉面馆和餐厅,成为全县首位的富民产业。在张家川城乡流传着“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的顺口溜,更成为勤劳的张家川人民敢闯敢干,创新创富的生动写照。

  张家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特色餐饮经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发挥代表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走出了一条以特色餐饮为“引擎”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近年来,张家川县又立足以牛肉面为代表的餐饮企业转型升级,统一设计了张家川兰州牛肉面全国品牌,通过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标准来提升张家川餐饮品牌对外形象,开启二次创业。

  张家川县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刘英杰作为推广者,经常前往北京、山东、湖北等地提升张家川原有门店。在外地创业的张家川各级人大代表是向导、是宣传员,把家乡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干。“他们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拉着我们找店,和我们一起为家乡群众讲解扶持政策,真是全身心投入。”刘英杰说。

  通过张家川各级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目前,张家川·兰州牛肉面加盟店已签约346家,开业45家。

  刘英杰表示,通过30年艰苦创业,张家川餐饮企业已经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更高的标准,才有更高的未来。

  30多年砥砺奋进,勤劳善良的张家川人民在全国开了1.89万家餐饮店,年创收36亿元,总资产达到120亿元。

  奋进新征程,遇见新未来,回首30年,第一代餐饮人的创业精神依然令人敬佩。

  张家川县人大代表李明,2002年创建了明盛楼餐饮品牌,20年来,从他这里走向全国的餐饮店小老板有1000余名。

  2006年,年仅18岁的张家川青年魏斌怀揣梦想来到北京,从学徒做起,历经艰辛在北京开了牛肉面馆。

  如今,魏斌在北京的牛肉面馆已有两家,面积共计400平方米。作为镇人大代表,为了带动家乡餐饮业发展,他又在县城开办了水岸阳光餐饮店,吸纳21名村民就近就业。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魏斌说,2021年,他当选镇人大代表后,就回到了家乡刘家村。张家川餐饮产业发展需要新生力量,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更能多留个心眼成为人生创业致富的起点。

  让更多新生力量汇入张家川餐饮产业大军。新时代,职业教育为张川县有志于成为餐饮企业老板的人们提供全能培训,让他们的创业路有更好的起跑线。

  9月16日,张家川县职业技术中心餐饮培训教室,周显军老师正在讲解牛肉面制作技艺,听课的都是来自张家川县的村民。

  周显军说,他们学校接收18岁到55岁有意愿学习餐饮的群众,让大家掌握基本的管理和操作经验,今后开店更容易。

  “我们通俗讲解,把牛肉面制作分成14个步骤,同时,我们还创新了‘一车道牛肉面’‘民族团结牛肉面’等新技法牛肉面,让张家川牛肉面更有特色。”周显军如是说,他期待张家川的一碗面更加有特色,在全国布局中更有自身的灵魂。

  如今,与明盛楼一街之隔处,还有一家宴兰楼餐饮店生意也不错,店老板马燕就是李明和爱人一起带出的爱徒。

  对爱徒“自立门户”,李明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李明说,20年来,对于每一位打工者,他们都会倾囊相授,特别是开店的流程和管理知识他们从未吝啬。张家川餐饮店在全国蓬勃发展,这种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从未缺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看到徒弟比师傅厉害更多的是欣慰。

  正是这种包容与大度,张家川的一碗面从小县城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

  据统计,张家川县通过自身先富带后富的各级人大代表有320人,其中就包括特色餐饮行业的人大代表。

  同时,张家川县根据实际县情,组建了6个县人大代表特色代表小组,经常性组织代表进行调研视察,持续推进履职平台赋能增效。其中就包括特色餐饮代表小组,围绕张家川餐饮产业汇聚人大代表才智,推动餐饮业走向全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