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中国这十年·甘肃】这十年 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2022-08-20 18: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本网记者 程健

  这10年,甘肃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跃上了新台阶

  2011年—2022年,全省安排实施省列重大项目1711个,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443亿元。

  今年以来,两次高规格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39个,总投资近万亿元。上半年,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7%,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25%,在全省上下形成了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重点抓好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通过优胜劣汰倒逼低效产能退出,国家下达的生铁、粗钢产能化解任务于2020年全部完成,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仅2016年—2019年就为企业让利62.2亿元。同时,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我省被列入全国第一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2021年以来,针对煤炭和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全省综合施策、积极应对,不断扩大煤炭先进产能供给力度,全力保障电煤供应,成为全国少有的几个未实施有序用电和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一。

  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

  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21年“兰白两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2.9亿元、同比增长18.64%。

  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1家,形成了覆盖多学科方向和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基地体系。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年来累计争取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课题)8308项、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543项。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目前已组建8家企业创新联合体,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2年的233家增加到2021年的1371家。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2年的73.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80.44亿元,年均增长16.12%。

  去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3.71%,比2012年提高了11.97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开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重点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加快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到2021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51%、47.8%、43.2%。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到2021年底全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10%。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今年6月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320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量的比重达到49.6%,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3.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95.4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了1.5倍和1.8倍。

  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

  到2021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加了2.54万公里;公路密度从2012年底的28.87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到2021年底的36.77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590公里、新增2710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新增1425公里,兰州进入“地铁时代”,全省首条自主投资的天水至陇南铁路开工建设。

  2012年至2022年6月底,完成水利全口径投资145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引洮供水、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等全面建成,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古浪黄花滩调蓄供水等工程开工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28227个,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等建成投用,庆阳市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10年来,省级推出重要改革举措1953项,深层次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

  国企改革方面,2012年以来省属企业改制重组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40亿元,目前省属企业混改户数占比达到57.7%,2021年混改企业为省属企业贡献了64%的营业收入、80%的利润总额。

  土地管理利用改革方面,2012年至2022年上半年,全省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14.35万亩,2020年11月30日武威市出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宗101.32亩,成交价款656.3万元,敲响了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在兰州新区、金昌工业园区、玉门市进行试点,已出让17宗、总面积2042.44亩。

  “放管服”改革方面,不断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省级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来即享”等服务机制让更多优惠政策直达企业,促进了全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构建

  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紧紧围绕“五通”做文章,2013年以来国际货运班列已开通4向5条线路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开通和运营国际(地区)客运航线38条、货运航线14条,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58家。

  人文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加盟院校达到173所,累计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0多项,设立海外中医中心或岐黄中医学院16家,捐赠1.5万剂“甘肃方剂”支援国际抗疫,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5届。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近10年来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实现进出口1511.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1.9%提升到2021年的45.7%。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省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8.75%提高到2021年的53.3%。

  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2016年以来累计实现3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公益性投入保障范围。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全省86个县市区划分为5种类型,将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省市级分享的部分让利于县,将国有未利用土地审批权、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下放到市县,开展建设用地县级直报试点,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同10年前相比,这些地区的发展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