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徽县:荒地变“宝”兴了产业 富了民

22-07-28 16: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盛夏时节,走进虞关乡未子村马兰花种植基地,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农民穿梭在田地间,忙着采摘马莲花包,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帮,田间地头充满了阵阵欢声笑语。谁会想到,昔日的撂荒地现如今“变废为宝”,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你看,这些当初无处下脚的荒地,也能长出‘金疙瘩’。”未子村村书记赵志飞笑着说道。

  今年以来,虞关乡针对闲置荒地,采取“党建+责任田”模式,通过集体协议代管、党群活动集中开垦、党员义务劳动等方式,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在田间地头,沟边坎沿、荒坡杂地、林间树下等套种野生马兰花,让撂荒地变成希望田、致富田。

  说起马莲花产业,虞关乡副乡长蒲栋最有发言权,他从头到尾参与了撂荒地整治、马莲花种植等工作,把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产业园,旅游胜地。“今年全乡种植马兰面积现达2400余亩,经济价值约达1200万,在“5.1”假期期间,吸引了周边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旅游人数达到5000余人,带动全乡经济增收25万余元。”蒲栋介绍说。

  在柳林镇柳林村甜玉米种植基地,农民正在忙碌采摘成熟的甜玉米。

  “看到硕大饱满的甜玉米被叶包裹着,村民往来穿梭于地块之间,忙碌采摘、打包、搬运、把新鲜玉米第一时间送到市场进行销售,感觉过去几个月的所有辛苦都值了!”徽县恒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亮高兴地说。

  年初,面对撂荒地整治工作,柳林镇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承包户的“碎片化”耕地,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对300多亩撂荒耕地进行复耕,以种植架豆、甜玉米为主,进一步盘活耕地,实现规模化耕作,提高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柳林镇通过党建引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甜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套种轮种”,昔日搁荒地“复活”,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通讯员 何方 杨丽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