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择一业 终一生——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兰州刑警张子剑

22-07-01 14: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健

  本网记者 程健 

  如果,这方土地是美丽富饶的沃野。

  那么,你就是忠实地守护着庄家与畜群的阳光。

  如果,这座城市是钢筋水泥的丛林。

  那么,你就是翱翔在城市上空的雄鹰。

  ……

  你朝着人间幸福的方向,发出一声声情与法的警示。

  你捧出太阳般的心,托住永不倾斜的公正的天平。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向往,这是一种无怨无悔的追求。

  ……

  这是一首赞美人民警察的诗歌,吟唱的是用一生守护人间正义的英雄。

  如果说,警察是阳光,受害人的家属一定能感受到来自正义的温暖。如果说,警察是雄鹰,犯罪嫌疑人一定能感受到来自天空的恐惧。

  兰州刑警张子剑,就是这样一只翱翔在城市上空,随时准备高速俯冲,擒拿“硕鼠”的战斗之鹰。

  天生利剑擒凶魔

  在张子剑的记忆里,他是报社院子里长大的。他的长辈们,有的在报社工作,有的在高校执教,因此,他的表兄表妹们,都在长辈们的熏陶下成为了“文人”。但是,张子剑的父亲是例外,他是一名人民警察。

  “一米八几的个头,一身深蓝色的警服,笔直的身影,大檐帽上庄严的国徽……”张子剑说,他很少见到父亲,只有偶尔父亲在校门口接他时的这个帅气、威武的形象,牢牢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他说,“我不行,没那么高,没那么帅。”

  在张子剑孩童时期以及青少年时代的记忆里,父亲高大威武的警察形象,占据了其他所有对父亲的记忆。唯独深刻的,就是初中时期,上学路上看到父亲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场景。他说:“那个时候,就立志要当一名警察,抓罪犯的警察。”

  2003年警校毕业,张子剑通过公安招考成功进入公安系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然而,即便是穿上了心爱的警服,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报考的是社区民警招考,社区民警的职责以管理辖区、服务群众为主,很少参与打击破案、擒拿犯罪嫌疑人。

  “不太愿意,但没办法,先穿上警服再说。”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张子剑摇着头苦笑道,“那会儿年轻、幼稚,总想着当警察就是要破案、抓人,干别的没意思。”

  也许,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天生就是一把打击破案的利剑。到广武门派出所报道后,他并未下社区担任社区民警,而是与其他两名新警一道留在所里任职治安警察,跟着老民警从事破案工作。

  学习了3个月后,张子剑便独立完成了一起治安案件的处置。从出警、调查,到拘留、逮捕,再到最后的提审起诉,整个流程单独完成。

  “过瘾!”

  那一刻,他享受到了当警察的乐趣与成就。

  此后,他跟着师傅从处置治安案件开始,打击盗抢骗、擒拿嫌疑人,练就了侦查、走访、排摸、分析、研判、布控、抓捕等等,一系列刑警本领。由于工作优秀、表现突出,两年后他被抽调到城关分局新组建的刑警大队,任职侦查员,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刑警,办起了凶杀、涉枪涉爆、大宗毒品配侦等大案要案。

  得知自己被调到刑警大队,兴奋不已的张子剑拒绝了所里为他欢送的提议,反而自掏腰包摆了两桌,迫不及待地与派出所告别,赶往刑警队报到。

  “那是2006年3月6日,我到队上报到,领导跟我说:你先去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准备。”想起往事,张子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哪能等嘛,当天就赖在队上不走了。你赖着不走,有案子了,领导也就把你喊上了。就这样在队上一呆就是两个月,参与了很多案子。”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张子剑开启了至今近17年的刑警生活,几乎参与了17年来队里办过的所有重特大刑事案件。

  竭尽全力破大案

  2009年12月14日起,兰州警方接到年轻女性失踪的报案,次年元月7日,兰州市公安局成立“1.07”专案组,主侦多名年轻女性失踪案件。侦办过程中,专案组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方认为这些女性被拐卖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则认为被害的可能更大。

  “失踪的第一名女子是我媳妇的朋友,当时和丈夫吵了架,另外一个还有7天就要结婚。”张子剑说,根据报案情况来看,离家出走、被拐、被害的可能性都有。但反复研判后,他认为被拐卖的可能性不大。

  在张子剑看来,这些年轻女性长相甜美,都有正规工作和正常家庭,而且是在中午或下午下班高峰期间失踪,失踪前都有乘坐出租车的经历,失踪后随身携带的银行卡里的钱被刷取。如果是被拐卖,她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送出一点消息,但半个多月里没有任何信息,十之八九是被害了。

  与此同时,专案组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排查工作。黑车、出租车、银行……在大量的调查中,专案组获取了一段犯罪嫌疑人到银行柜员机刷卡取钱的录像。

  “由于当时的监控设备受技术限制,加上嫌疑人戴着口罩、帽子,只能看出有人取了钱,其它的线索也获取不了多少。”张子剑说,但在当时,这是唯一能“摸得着”“看得见”的嫌疑人线索,只有反复观看、不断分析研判,才能从这段录像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子剑,你能看出啥吗?”老民警这样问。

  “看不出个啥……”张子剑摇了摇头。

  “你细细看,嫌疑人走路的步伐间距、双臂摆动的频率幅度。每一步间距相当,双臂摆动幅度一样,且大臂摆动幅度小、小臂摆动幅度大。只有接受过制式化训练的人,才有这样的特征。”老民警这样分析。随即,他们异口同声:两种人,一种是接受过军事化训练的,一种是长期服过刑的!

  “同时,根据乘车失踪这一特征,我们判断嫌疑人至少在两名以上,但三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车上有三个年轻男性时,女性一般不会上车。”张子剑说,随后他们根据录像,找来一名身高1.8米的同事模仿嫌疑人走进银行,测算身高、体重,对嫌疑人进行“画像”。

  根据“画像”,专案组对该名嫌疑人有了初步的判断:身高1.75米左右,有过军事化训练或服过刑,且有一名同伙。

  据此,专案组在出租车公司找到了一名特征相似的人员——陈冬冬,该司机接受过军事化训练,此前谈过一个女朋友,由于女方家属不同意,对其进行过言语的辱骂。

  历时16天,悬案就此真相大白。

  “抓住陈冬冬后,我问他:杀了几个?他说:6个。我又问他:尸体在哪?他说:不告诉你,把我女朋友叫来我就说。”张子剑说,最让他气愤的是,陈冬冬当时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太慢了,要是我,一周破案。

  “那一刻,我气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恨不得将他一顿胖揍。其猖狂之甚,犹如恶魔,无法形容。”想起那一刻,张子剑依旧难忍内心的怒火,“但我们必须忍着,也不能打他,我们要尽快找到他的同伙,找到被害人的尸体,将凶手送上审判台、送上法场!”

  根据两名嫌疑人交代,陈冬冬为了泄私愤,找到以前的同事王龙一道杀人劫财。每次,他俩将受害人劫持到僻静处,将受害人掐死后抛尸于荒野的一处废井中。

  “所幸,最后一名受害者在被害之前,为了逃跑用修眉刀捅伤了陈冬冬的眼睛,两人才暂停了作案,否则,在我们抓到他们之前,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女性被害。”张子剑如是说。两年后,两名“恶魔”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被执行了死刑。

  抽丝剥茧擒真凶

  随着对刑警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思考,张子剑的内心深处,对这些重特大案件,特别是命案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转变。

  “初当刑警,一心一意想着破大案、破命案,虽然已经十几年了,每每破案时的荣誉感与成就感仍然不变,但改变的是:内心里,不想接到报案了。”张子剑说,“没有案子,体现不出刑警的价值,也没有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但有了案子,就是至少两个家庭的破碎,是个矛盾体。但看多了生离与死别,这种矛盾也就没有了,不想有命案发生。”

  去年,他因痛风,脚不能动,只能坐在办公室翻阅命案积案案卷:1989年7月22日,兰州一名中学女老师中午在家休息时被害,勒颈、捆绑,家里被翻,录像机、金银首饰、三本书被盗,猫被掐死,桌子上有个杯子……

  针对该起案件,近几年刑警队已翻阅了很多次卷宗,可用的检材也几乎消耗殆尽,但张子剑酷爱这样的疑难案子。

  卷宗指出,被害人夫妻都是老师,社会关系简单,经过排查,无可疑人员,但其儿子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当时办案民警的分析,嫌疑指向了受害人儿子王一一的两个朋友,一个叫李伟伟、一个杨龙龙。

  “卷宗记录,杨龙龙有前科,在案发前去过受害人家里找王一一玩耍,但王一一不在,逗留中被受害人养的猫抓伤,其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子威胁了猫。案发后,杨龙龙不知去向。”张子剑介绍,另一名嫌疑人李伟伟在兰石厂工作,案发后也消失地无影无踪。

  在此前多次翻阅案卷,集体讨论中,大多数侦查员认为杨龙龙的嫌疑最大,因为案发现场猫被掐死了。但张子剑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首先,这个杯子据当时民警调查,是受害人专门用于招待客人用的,那么肯定是有熟人去了家里,但杯子上没有提取到任何指纹,应该是作案后清洗了。其次,多年的侦查经验告诉我,杨龙龙不是凶手,至于说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那么,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李伟伟了。”

  带着这一想法,张子剑调阅兰石厂的资料,发现却无李伟伟此人,但放宽检索信息后,查到了一名名叫李伟强的陕西商洛人,信息资料停留在了1989年,此后再无此人任何记录。

  拿着李伟强当时留下的资料里的一张证件照,张子剑通过比对,比准了陕西商洛一名叫李伟龙的人,但两人登记的生日相差一个月。

  直觉告诉张子剑,这起案件有戏了。随即,他一瘸一拐地赶到派出所,调阅更多资料进行比对,并自言自语:不对呀,双胞胎也不能差一个月呀……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旁边的户籍民警告诉他:也许一个是阴历生日,一个是阳历。听见此话,张子剑立即翻阅日历:对了,同一天!

  顾不得腿脚不便,张子剑火速带人赶赴陕西,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他们在建筑工地找到了李伟龙。

  “知道找你什么事吗?”张子剑亮出自己是兰州刑警的身份。

  “知道,是我干的。”犯罪嫌疑人李伟龙如释重负般沉沉睡去。

  载有犯罪嫌疑人李伟龙的列车缓缓西行,32年前的那个中午再次呈现在了张子剑脑海:李伟龙听到弟弟被王一一欺负后,来到王一一家里“算账”,不料王一一不在家,遂跟王母讨了一杯水,喝完后与王母争论弟弟被欺负一事,争执中,李伟龙将王母勒死,并捆绑后塞到床下,为了逃跑盗窃了财物,期间,看到猫一直盯着自己看,觉得不吉利,又将猫掐死……

  2021年7月22日,列车停靠在了兰州站,张子剑押解着李伟龙下了火车。

  从1989年7月22日杀人潜逃,到2021年7月22日被押解回兰,李伟龙潜逃了整整32年,终究没能逃出恢恢法网。

  接到案件侦破的消息,早已移居香港的王一一赶回兰州,向张子剑致谢的同时,将32年来一直没有安葬、寄存在华林山的其母骨灰接走。

  “随着治安形势越来越好,命案也越来越少了,今年我们只接到了一起,对我来说,这是幸福的。衷心希望,再也不要发生命案了。”张子剑说,“我现在更多的精力在积案的侦破上,清还历史欠账、给受害人和家属一个交代,将凶手绳之以法,我觉得更有价值。”

  忠贞捍卫生命权

  2018年9月3日,辖区一高校发生女学生被劫持事件,张子剑与同事火速赶到了现场。

  通过现场了解,该校一女生在暑期打工时,与一男孩有了恋情,开学后,女孩提出分手,但男孩不同意。于是,就发生了在学校劫持该女孩的事件。

  现场是在学校的大礼堂前,犯罪嫌疑人左手持一把刀刃,右手拿着一把美工刀,两把刀都架在女孩的脖子处,紧靠着楼房坐在地上,而女孩的双腿已被捅伤,正在流血。由于嫌疑人背靠楼房,左右空旷,隐蔽在周边的民警无法出其不意夺刀救人,事件一时陷入僵局。

  就在谈判专家谈判无果,女孩大腿上仍血流不止的情况下,特警已然待命,随时准备特殊处置。

  “狙击抢就架在大礼堂,很近,要是没有更好的处置办法,那个距离,完全可以一枪毙命,能百分百确保人质安全,成功处置这起事件。”张子剑说,“然而,从上到下,我们的理念是能保住男孩的性命,就不要轻易开枪,毕竟他是一时冲动,并非冷酷无情的恶魔。”

  随即,一个大胆的方案当场制定:要求给女孩包扎,张子剑和一名同事化装成大夫靠近人质,由张子剑负责包扎,同事伺机抓住人质的双脚将人拉走,张子剑控制犯罪嫌疑人。

  穿上白大褂、戴上防割手套,张子剑和同事坐上救护车来到现场。就在张子剑靠近人质时,犯罪嫌疑人突然起身:你们站住,别过来,我把人抱过去。

  “那一刻,我们的方案就得变了,但来不及商量,我赶紧说:好,你把人给我。”张子剑说,“我们的配合是很默契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方案变了,我负责把人质抢走,你负责控制嫌疑人。”

  张子剑看到,犯罪嫌疑人将人质抱过来时,左手持长刀,右手持短刀。“那一刻,脑子里快速想:正好他的左手对着我的劲更足的右手,接人的瞬间,把刀抢过来,剩下的交给同事。”

  策略与战术瞬间制定,张子剑双臂接过人质的同时,右手死死捏住长刀,左手捏住美工刀,抬脚将嫌疑人蹬倒在地,转身飞奔离开。

  “跑出几步后,我转身一看,十几个同事已将嫌疑人死死地扑倒在地,再看手中,长刀夺了下来,短刀并未夺下……”张子剑说,“另一把短刀还在嫌疑人手中,万幸的是,只有一名民警的手被割破,其他人安全。”

  看着推起来的“人山”,张子剑感慨万分:“大家都看到了嫌疑人手中有两把刀,但不知道我夺下了几把,一个个英勇地扑上去的时候,绝对没有在乎自身的安危。”

  那一刻,师傅曾经的话语再次在张子剑的脑海里回荡:一个人上去,面对的是百分之百,两个人上去就是百分之五十,人越多承担的风险越小……

  张子剑说:“虽然有人受伤了,但我们保住了人质、保住了那个男娃娃,是值得的!”

  回望来路,张子剑感慨万千,怀揣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他热泪盈眶:“当警察,就跟谈恋爱一样。起初,只是简单的喜欢,谈不上热爱,从喜欢到热爱有个过程。通过接触,发现它的好,包容它的不好,才能升华到热爱,然后一直爱下去。”

  (本文除民警外,其他人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