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短视频】路易·艾黎的山丹情

22-06-29 23:37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视听甘肃 编辑:洪煜然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他同当地人民一起生活了9年,1953年离开山丹定居北京。

  此后,艾黎非常眷恋在山丹工作和生活的美好岁月,在他房间的墙上,挂着描绘山丹风景的油画,桌上摆着带毡帽的山丹牧童娃的塑像。他常常说道:“在山丹与青少年一起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快活,最充实的年代,我简直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正在进行学习的人。”艾黎情系山丹,先后七次重访山丹,视山丹为“第二故乡”。

  1979年6月,艾黎第五次重访山丹。在山丹县文化馆参观出土文物时,看到了当年他带领培黎学校师生在垦荒开渠时发现的“四坝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石器,心情十分激动。

  为了帮助山丹人民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使山丹成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站点,与多国间的友好往来更加密切。1980年3月,艾黎毅然决定将自己在华期间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捐赠给山丹人民。同年4月,时任山丹县文化馆馆长的王自刚同志收到了一封来自艾黎的来信,艾老在信中说道:我已年迈,在我北京的住所有部分古董,我想捐给山丹县文化馆,作为你们的收藏品,希望你们派人过来。在王自刚的操持下,6月,第一批文物装箱启程了,此后,剩余文物分四批全部运往山丹。

  甘肃省、山丹县政府高度重视艾黎的义举,拨付专款,按照艾黎的心愿,在“陈家楼”原址上新建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收藏的各类文物中,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215件,三级文物1178件,包括了字画、陶器、瓷器等种类,这些文物共同构成了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艺术博物馆。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开馆典礼

  1982年6月9日,艾黎在兰州参加培黎石油技校成立40周年的庆祝活动后,专程与校友来山丹参加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开馆典礼。看到自己捐赠的文物陈列展出,他感到十分高兴。

  山丹培黎图书馆开馆典礼

  同时,为了纪念缅怀他的老战友乔治·何克,丰富山丹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山丹文化事业的发展,艾黎建议在山丹修建一座图书馆。1984年9月,山丹培黎图书馆建成,87岁高龄的艾老,再一次来到山丹为图书馆剪彩,这也是他最后一次重返山丹。在开馆典礼上艾黎发表了深情的讲话,并写下一首诗:

  人的一生何等短暂,

  就像一阵风一掠而过。

  有的人留下万贯家财,

  让懒散地儿孙肆意挥霍;

  而真正的富有,

  应该是为同代人的幸福,

  竭尽所能。

  除此,还能理解成什么?”

  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艾黎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图书馆购买图书,先后共捐赠图书2469册,他不仅自己捐书,也发动国内外的朋友一起来捐。到1987年下半年的时候,艾老患病住院,在生命地弥留之际,他仍然不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为图书馆继续捐书。

  “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日子里,艾黎经常与山丹县委、县政府以及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山丹发展动态,尽其所能地帮助山丹人民。同时,还写下了许多赞美山丹的感人文章,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山丹礼记》、《山丹,创造性教育探索》,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出版。重返山丹时,又写下了《回山丹》和《山丹复兴》等诗文,这些著作既讴歌了山丹发展的新变化,也表达了他对山丹人民的怀念之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