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为来访群众申请低保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为我申请了临时救助,减轻了我的看病负担,还经常打电话问我的身体状况,特别感激他们。”
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刘淑珍老人今年74岁了,因患主动脉夹层,植入2个支架,自费4.3万元,同时还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药物维持,生活突然陷入困难。玉门市民政局了解情况后,及时给予了临时救助,缓解她的生活压力。
这是玉门市推行精细化管理机制一个缩影。
玉门市真正从了解民忧纾民困出发,按照困难群众居住属地原则,以不跨村(居)管辖范围为准,建立“村(居)-片(区)组-小组”三级网格化困难群众数据库,确保每个网格点的体量适中,困难群众的底数便于掌握,从而实现了“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
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抓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发展、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办法和措施,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搭建网格化帮扶体系、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等工作,创新“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措施,让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度和温度。
今年以来,累计为4546户9416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54.31万元,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331人。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标任务,惠及救助对象7195人;为315户326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148.23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436户3531人,发放救助资金510万元;为3325名残疾人发放两残补助170.11万元;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17.88万元。
同时,玉门市主动创新、强化保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推动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由资金兜底救助模式向综合、专业、规范的“资金+物质+服务”叠加救助模式转变,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帮助困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
“王大爷,您看看,家里的窗户擦亮了没有,院子里挂的衣服洗的怎么样呀,庭院里扫干净了吗?”
“窗户亮堂了、衣服也洗干净了,庭院里看的也舒服了。我呀,老了,干不动了,也没有孩子,还得让你们来给我们老两口进行居家护理服务,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我们这没有儿女的特困供养人员也有人照护了,我和老伴打心眼里高兴。”
每隔一段时间,玉门市居家养老中心服务人员就到黄闸湾镇泽湖村特困供养户王生全和杨生秀家中帮他们打扫卫生,帮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事。
玉门市通过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社会救助模式,鼓励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特困人员关爱照料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探访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帮扶和人文关怀,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实行统一照料护理服务标准,持续深入开展“每周搞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头发、每月清理打扫一次庭院住所”的“四个一”常态化活动,并针对分散供养对象的个性需求,制定“一户一档”管理档案,在对象家中张贴“明白卡”“探视记录”“服务记录”, 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知晓该对象照护巡访情况,让亲属暖心、政府放心。
定期对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类别的护理档次。为特困供养对象发放应季衣物、床上用品及保洁用品;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过冬燃煤、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
玉门市明确乡镇(街道)和第三方服务团队的责任和义务,按照“职责准、责任清、情况明”要求,将日常巡访和照料护理“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做到各司其责,相互协作。 强化业务培训和人员力量。根据市情和最新的业务政策,强化对基层民政经办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同时,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配备了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提升了社会救助受理规范化管理,增强了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经办能力建设。严格日常服务过程监管。严格落实“有台账、有分派、有跟进、有评价、有反馈”五个步骤,通过电话访谈、上户访问等方式,听取对象意见建议,修正完善,确保“政府能监管、对象用得上、服务靠得住”。
通讯员 谢欢 韩瑞
- 2022-05-20徽县永宁镇:西瓜种出群众新“西”望
- 2022-05-20崇信:社保认证“码”上办 服务群众“零距离”
- 2022-05-17高台:光伏发电让群众坐享“阳光收益”
- 2022-05-17玉门:创城让群众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