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华亭: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金链条”

22-05-22 10: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华亭: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金链条”

  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沈丽莉 牛巧丽 田丽媛 刘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龙毅

  初夏的华亭,小雨淅沥,绿意盎然。

  走进安口镇朱家坡村,村庄环境优美整洁,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却是“穷山窝、烂土房、羊肠道……”的后进村。

  如何破除后进?华亭市委和镇党委鼓励村里出新招谋新路。

  2014年初,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带领村“两委”一边走访入户听民意,一边集思广益谋出路。

  “朱家坡村距离华亭市城区仅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蔬菜、红牛产业基础较好。”明思路、定目标,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活跃在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涌现出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

  村民朱兴明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41岁的朱兴明在外地汽车维修厂打工,正当他四处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得知家乡提供各项惠农补贴、鼓励大家回乡创业种植果蔬的消息,朱兴明选择辞职回乡种植草莓。

  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朱兴明的草莓“一炮打响”,去年年收入40万元,还带动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朱家坡草莓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朱兴明自豪地说,“我种的草莓味道香甜,营养价值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往往还未等到出棚,就被游客和商家预订一空。”

  草莓越种越甜,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朱家坡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按照打造“万村整洁示范村、绿色农业产业园、全市群众菜篮子”的目标定位,办合作社、建大棚、种果蔬、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

  借着产业链的东风,朱家坡村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建成朱家坡蔬菜产业基地。

  “朱家坡蔬菜产业基地现有日光温室14座、蔬菜拱棚124座,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栽种方式、施用农家肥,种植甜瓜、圣女果、黄瓜等温室果蔬,村民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孔彦荣告诉记者,目前,全村60%的村民从事果蔬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朱家坡村日益壮大的蔬菜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今年我计划再承包10个棚。”28岁的村民鲁志刚曾经在外地打工,去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便回乡承包了10座温室大棚。

  “村上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果蔬种植方面的知识,去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比打工挣得多。”鲁志刚笑着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是近几年来孔彦荣工作的重中之重。

  朱家坡村党支部想方设法为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帮助他们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蔬菜合作社,就地承包大棚种植果蔬,带动年轻人不离家融入产业发展、过上幸福生活。

  朱家坡村是华亭市成功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的缩影。

  华亭市因地制宜,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作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发展方向,融合发展加工、旅游、休闲、物流配送、智慧农业等多种业态,围绕市场建基地、扩规模、育龙头,着力推进种植基地集约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除设施蔬菜产业链之外,去年底,华亭市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确定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华亭核桃、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9大重点产业链。

  今年以来,华亭市全面推进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作用,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把党建工作与产业链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招商选资、服务保障等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