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甘快看】重了“肉盘子”!聚焦甘肃三农这五年之五

22-05-13 18:48 来源:新甘肃 编辑:任磊

  原标题:重了“肉盘子”!聚焦甘肃三农这五年之五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以前自家‘土猪圈’只能养几头,不赚钱,还没肉吃,现在我们一年养两茬,可出栏2400多头。”天水市秦州区牧科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兆林自豪地说:“一头猪收入240元左右,年收入60万元。”

  庄浪县盘安镇康达盛养猪场。(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这些出栏的生猪,是吴兆林所在的合作社于2021年从唐人神集团甘肃美神原种场引进的。引进种猪后,农户只负责养猪,仔猪、饲料、防疫、销售等一应事务由龙头企业负责。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农户、合作社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

  吴兆林和他的合作社,只是我省生猪产业发展路上的一个“鲜活例子”。

  餐桌上的肉盘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这些年,像吴兆林这样与当地龙头企业“报团取暖”,做大“肉盘子”,鼓起“钱袋子”的养殖户还有很多。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引来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落户陇原。初步形成了以武威张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生猪产业带、以兰州白银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生猪产业带、以庆阳天水为核心的陇东南生猪产业带,甘肃生猪出栏量年年增加,实现了我省养殖业从“数量”到“质量”的迈进,让百姓的“肉盘子”日渐重了分量。

  出栏的猪仔。(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实现了生猪调入省向调出省的历史性转变,新建扩建的猪场达415个,全年生猪出栏量超过700万头;2020年全省生猪存栏达62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66万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调出生猪达到100万头以上,实现跨区域生猪调运从“调猪”向“运肉”转变,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全省已引进正大、新希望、唐人神、牧原、天兆等12家大型生猪龙头企业,在我省11市州17个县区投资建场,其中,15个项目已经投产,养殖生猪35万头,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生猪产能500万头以上,为我省生猪稳产保供提供了支撑。

  庆阳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检验猪肉。(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为推动生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甘肃各地建成了集“种猪繁殖+生猪育肥+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养殖循环产业基地。眼下,崇信县引进的东方希望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该项目将于2024年建成,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出栏生猪可达100万头以上,是我省打造的出栏100万头以上的产业大县之一。

  正在建设的崇信县东方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猪龙头企业只是甘肃促进生猪生产采取的一项措施。为了让“肉盘子”重起来,我省还通过对养猪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养殖奖补、养殖保险等支持,大力扶持养猪产业,促使生猪产业转型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是关键。为提升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甘肃持续推行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加快推进了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还提高生猪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养殖户实现了“土猪”到“科技猪”的养殖之路。

  环县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正在饲喂羊只。(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在甘肃,除了生猪产业,牛羊等特色畜禽产业也蓬勃发展。如今,从陇东到河西,成千上万的养殖户告别“土圈舍”,领着畜禽进“小区”。自动化、规模化养殖,助力甘肃生猪和畜牧产业扩产增量、品质提升,走上绿色养殖的新路子,而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省牛、羊、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512.8万头、2439.5万只、685.1万头、5810.3万只。生猪存栏量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羊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三;牛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九。

  在平凉旭康红牛养殖基地,膘肥体壮的红牛听着音乐、喝着山泉水、做着按摩……(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据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介绍,下一步,我省将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主线,抓产销大市、养殖大县、养殖大场,确保生猪数量稳中有升。同时,我省还将加快实施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和“甘味”肉羊产业集群建设,有力提升“甘味”畜产品竞争力,推动做强全省畜牧业经济,不断提升畜牧业产值在一产中的占比,助推畜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