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程健
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甘肃省聚焦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做好产业倍增、就业促进、创业培育。
具体实施中,甘肃省下好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先手棋,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制定《指导意见》《总体方案》和分产业方案,以“牛羊菜果薯药”等18个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质量提升、规模扩大、效益倍增。农业农村部与甘肃签署部省共同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省开展抓点示范行动,建成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925万亩,打造特色产业大县14个。积极推进农业园区提质扩面强基,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实施龙头企业“2512”提升行动,对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实施分级达标奖补,新引培农业龙头企业139家,总数达到323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营和质量提升,全省共9.1万家,合作社成员203.5万人,带动农户244.2万户。加大资金保障,明确将年度到县有效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的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用于产业的资金70%以上用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年用于农业生产项目资金150.62亿元,较上年增长6.51%。
同时,深入实施“甘味”品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产销协会作用,组织营销队伍抱团开拓国内外终端市场。举办“甘味”农产品进京、进央企、进中粮集团对接活动。联合农业农村部举办第四届“甘味”特色农产品洽谈会,累计签约金额170多亿元。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冷链设施1147座,已完成1087座。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参保农户185.23万户,其中脱贫户92.22万户,为122.96万户次农户因灾等赔付16.68亿元,其中34.07万户次脱贫户赔付4.36亿元,为脱贫群众发展产业筑起了安全网。加大对脱贫群众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产业的小额信贷支持力度,新增发放13.1万户61.83亿元,累计159.13万户717.44亿元,贷款总量和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牛羊存出栏量和高原夏菜、苹果、马铃薯、中药材、油橄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再者,千方百计扩大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制定实施促进务工就业政策措施,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4.19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0.5万人次。全省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199.1万人,比上年增加9.2万人。转型认定2259个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人社、乡村振兴、林草和农业农村四个部门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9.54万个,其中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22.2万个。持续加强光伏扶贫规范管理,2893个确权村每村收益平均超过25万元,累计收益资金达20亿元,村级电站发电效率达120%,发电能力和运维管理覆盖率在全国27个省份中排第一。对2013年—2020年累计形成的1729.75亿元扶贫项目资产,进行了确权登簿和移交发证。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6万元,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创业项目。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文旅振兴村60个。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省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臻品甘肃”年初正式上线运营,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198.32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42元。
国家防贫监测信息系统显示,2021年甘肃省脱贫人口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79元、同比增长18%,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58元、同比增长11.4%,分别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10.5%)高出7.5和0.9个百分点,达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
备注:
“2512”提升行动:到2025年营业收入(或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00家,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50-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10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